学校主页

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改革追踪报道(五):商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显成效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2-12-25 字号: 【大】 【中】 【小】

优化培养模式 塑造两型人才

——商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显成效

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知识型人才,教学方法上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灌输,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开发。针对这一情况,商学院遵循培养“责任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探索“两型”高素质人才模式。

“两型”高素质人才主要指通过第一课堂学习、第二课堂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和教学体系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学院通过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开展基础知识型模拟教学、综合与仿真型模拟教学、竞赛与创新型模拟教学等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模拟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科学精神、严谨作风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两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商学院注重学科综合化、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以便于高校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有目的地构建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有宽泛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特征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确定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使课堂各个环节衔接得当,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民主的教学氛围,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给学生确定自学任务和研究范围,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怎样进行提炼、分析与综合,以及如何谋篇布局、组织成文;并对学生的成果(论文)进行科学的概括、剖析与总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科学训练。

第二课堂构建四个“活动平台”

学院以丰富的学术科技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成才责任意识;以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为平台,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恩回馈责任意识;以精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为平台,增强学生集体责任意识;以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提高学生行为责任意识。

“学声讲吧”、“英语之夜”等结合专业的主题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其中“学声讲吧” 入选团省委思想文化建设项目,获得专项经费支持;院电子商务协会组织的“电商风采大赛”、市场营销协会组织的“市场营销大赛”,紧密结合学生专业,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近二年,院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均达到15%以上,两百余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表彰,千余学生获得校级优秀表彰。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道德文化建设月、捐资建立爱心基金、“十佳锋范”评选活动、“爱与责任”图文征集大赛等活动,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如学院由毕业生自愿捐款筹建的学生爱心基金,为数百名贫困学生缓解了燃眉之急。每学期假期来临之前,学院都要从爱心基金中拿出一部分为贫困生发放回家路费。同时,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也大大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了学生集体责任意识。学生在历年体育文化节、院际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大型赛事中,团体综合成绩均处于前三甲。近几年,学院组织学生轮流为车辆厂困难职工子女义务做家教,走进福利院,为老人打扫卫生,带去文艺节目,让老人们感受天伦之乐;每年寒暑假,大批学生走进农村、进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写出实践报告近400篇,学生得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成为学院育人的又一重要阵地。

“两型”人才争得诸多荣誉

2011—2012学年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比赛的人数高达4000余人次,其中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金蝶杯、E路通杯、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商院学生共有147名学生囊括各类比赛前三甲,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周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张梦洁、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个人一等奖肖凯等,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2009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刘启会义无反顾跳江救人,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武汉市水上地区综合治理委员会、武汉市水上地区见义勇为促进会联合授予其“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1级金融专业学生李永顺,在校期间是一名贫困生,毕业后在金融投资行业成绩显著,他不忘母校,捐资10万元资助院内贫困生,被传为学院的一段佳话;2010级专业学生蔡文艺,和同学组建义工队,长年坚持利用寒暑假时间回家乡福利院做义工,并被评为“十佳锋范”。商学院以学生参与实践为主体指导思想的党性砺炼工程,也已成为学院学生工作一张亮丽的品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进行大篇幅的报道,并被赋予“爱心党员”的美称。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