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沙湖论坛(三十):构建校园文化精神价值新坐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2-12-24 字号: 【大】 【中】 【小】

构建校园文化精神价值新坐标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科学提炼与概括,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道德标准提供了思想保证。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和集散场所,是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多个环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构建校园文化精神价值新坐标,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凝聚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校园文化精神价值新坐标的构建提供科学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总结提炼出这样一个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高校要在实践中引导广大师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特质的校园文化,积极构建体现时代特色的校园精神价值新坐标,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高校要发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等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身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素质。要发挥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功能,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中的具体表达形式,以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引领先进思想文化发展,加大校园文化的熏陶力度,达成思想共识,创造文明风尚,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我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更快速度、更大强度和更高质量的科学发展,它需要广大师生员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推进这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道德标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价值取向,进而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这不仅为我们构建校园精神价值新坐标提供了丰富内涵,也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成功状态。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