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主办刊物《半月谈》2023年第17期“教育改革进行时”栏目刊发了《这所省属高校,筑起基层师资基石》一文,介绍湖北大学90多年来深耕师范教育的成绩,以及探索“新师范”振兴之路的经验做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湖北省教育厅官微等进行了全文转载。报道内容如下:
这所省属高校,筑起基层师资基石
半月谈记者 龚联康 李伟
新学期来临。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一中,今年刚入职的高一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徐佳,在经过近两个月的上岗实训后,逐渐适应了快节奏的高中教学生活。她说:“希望把学校里学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高中生涯开个好头。”
研究生期间主修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徐佳,毕业于湖北大学文学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校长和特级教师中,有超1/3毕业于湖北大学。为湖北各地输送大量基础教育骨干人才和基层工作者的湖北大学,如何成为湖北基层师资的“基石”?
基石,名副其实
徐佳告诉半月谈记者,本科毕业后,她曾在一所中学教语文。工作一年后,她觉得教学有些吃力,于是决定考研进修,报考了湖北大学文学院的师范专业。“读研这几年,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学成归来,重回教学岗,心里底气更足了。”徐佳说。
与徐佳经历类似,今年毕业的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徐欢,回到了家乡湖北省阳新县任教,眼下她正在阳新县一中为高一新生讲授初高衔接课程。
“学校培养师范生非常细致,平常会请专家名师来授课,每年还会举办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毕业前还对已签约教育单位的学生开展培训,特别周到。”提起母校,徐欢言谈间满是感激。
刚刚过去的毕业季,徐佳和徐欢所在专业的同学不少早早拿到了聘任通知,他们中近半数都回到省内中小学当老师。来自湖北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29名师范生中选择留在湖北下属地市任教的毕业生达到466人。
“因师范而生、因师范而兴,从建校办学开始,师范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办学文脉和底气所在,虽六易校址、八更校名,师道文化仍深深积淀在学校血脉中。”湖北大学校长刘建平说,90多年来,湖北大学扎根荆楚大地,为湖北各地培养输送了大量基础教育骨干人才和基层工作者,一大批著名的中学教育领军人物从湖北大学走向全国。
探索“新师范”振兴之路
在“固本培新、振兴师范”目标指引下,湖北大学于2020年11月成立师范学院,统筹培养全校师范专业人才,按照统分结合、协同管理的方式组建运行。
湖北大学举办三笔字竞赛活动,图为粉笔比赛 / 陈紫炎 摄
与此同时,湖北大学还以师范学院为依托,成立了湖北大学师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师范教育发展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谋划实施全方位的师范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全领域、全流程、多层次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系统推进综合性大学的“新师范”建设。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说,湖北大学以“强基础、扬优势、补短板、抓突破”为发展思路,聚焦“强化师范性、夯实专业性、增强实践性”等核心目标,积极改革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教师开放、协同、联动培养新格局。
目前,湖北大学14个师范类专业中,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新形势下,湖北大学继续发挥自身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优势,在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深度整合师范教育资源的同时,探索开门办学、共建共享。
“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加强实习实践。”湖北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程斯辉说。截至目前,学校已与武汉市东西湖区12所学校合作共建了实习实训基地,还携手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与当地6所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研究和服务“三位一体”深度合作,在师资招聘、职业培训等方面提供对口支持。
“未来,学校仍将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高素质师范专业人才。”刘建平说。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679114?d=134b301&channel=weixin
(审稿:刘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