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当前,湖北正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11月3日,“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理论研讨会在湖北大学举行。这是今年我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的第四场,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省社科联、省社科院、湖北大学联合主办。本版现摘编刊发部分与会专家发言。
以“五个先行”推进“十二大行动”
邹德文 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一级巡视员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路径。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部署了“十二大行动”,这是加快先行区建设要把握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在落实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抓手。建设先行区需要树立先行意识、锚定先行目标、制定先行标准,聚焦“五个先行”,将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建设贯穿始终,以此推进“十二大行动”。
一是思想引领先行,推动理念更新、作风改进,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二是流域治理先行,带动流域综合治理行动、平安建设行动等。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坚持系统思维,以“小”联“大”,推动“四水四定”。三是创新驱动先行,带动科创能级提升行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推进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硬核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武汉新城规划建设,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四是枢纽经济先行,带动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强县工程行动等。把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壮大枢纽经济、培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着力激发枢纽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供应链和产业链协作升级,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五是共同缔造先行,深化共同缔造的理论与实践,找准党建引领、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的结合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完整社区、和美乡村建设为重点,引导社区用活用好“五共”治理模式,形成“湖北样本”。
把握机遇推动湖北高水平开放
杜志章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多个国家战略叠加于湖北,给予湖北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就对外开放而言,湖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现实条件。一是立体交通时代的区位优势。湖北位居我国中部,4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80%的重要城市,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在立体交通时代不断彰显其区位优势。二是共建“一带一路”赋予湖北以纽带地位。一批又一批湖北工匠,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擦亮“湖北建造”品牌,一件又一件湖北制造,搭乘“钢铁驼队”,踏上“空中丝路”,抵达五湖四海,一家又一家湖北企业,在“一带一路”上阔步前行、乘风破浪,以真心和诚意交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朋友。三是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湖北肩负着重大使命。围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湖北立足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的省情实际,正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
把握机遇推动湖北高水平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沿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力。第一,依托中心和枢纽,打造高水平开放战略支点。发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作用,努力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湖北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第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加快建设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交通支撑。第三,推进武汉由“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充分利用和全力提升武汉在区位经济、枢纽地位、城市能级、消费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通开放通道、建强交通枢纽、优化集疏运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
精准务实加快建设先行区
涂正革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湖北胸怀“国之大者”,以建设先行区为契机,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努力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湖北智慧和湖北力量。当前,湖北正处在先行区建设的关键节点,面临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必须准确判断、科学谋划,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新时代以来,湖北在发展安全、科技创新、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并在大市场融入程度和改革开放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提升潜力。整体上看,湖北提出建设先行区的奋斗目标是符合现实条件的。
现阶段,湖北需要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加强内外融入,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建设现代流通设施,大力推动市场体系完整化、统一化、国际化,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二是以高水平开放促深层次改革,高质量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以贸易合作、科技协同攻关等形式加强与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的高效联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湖北综合比较优势进一步放大,发展后劲足、潜力大,先行区建设大有可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罗静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
聚焦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我省明确部署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的流域综合治理以流域为抓手,统筹发展则以四化同步为抓手。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需要兼顾自然地理单元和县域行政单元。比如,推进流域单元横跨5级(一级流域—二级流域—三级流域—四级流域—小流域)与行政单元纵跨5级(省域—市域—县域—乡镇—村域)有机结合,将流域空间以水为重点的自然特性和行政管理以人为重点的人本特征进行有效结合。按照“分级流域+行政区域”确定“高端—末端”的空间单元,可以有效传导上、下级空间单元的政策与指标,保证政策指标及规划要求有效落地,实现中小尺度与大尺度空间治理的有效衔接。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需要完善流域空间价值评估的系统方法,并据此开展流域空间分区及其特征分析工作。一方面,完善体现流域活动强度水平的四化同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完善体现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支撑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
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需要统筹实施分区分类管理,比如采用比较优势指数,识别各个流域单元的主导功能类型,通过分类分单元管控的方式,确保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有效落地。
以社会治理新格局保障先行区建设
陈军亚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副部长、教授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治理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和国家明确阶段性战略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客观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基层安全稳定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基层治理包括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与基层社会的自我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湖北提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搭建由不同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治理体系,着重于体制创新,这一创新遵循的是共同缔造的理念,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促进体系的自我运转,将体制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将国家意志转化为社会行动,将社会意愿转化为国家政策,这是以社会治理新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要求所在。
做强“四链”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叶学平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占据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吸纳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在湖北先行区建设中成就更大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相比、与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先进省份相比,湖北的民营经济还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总体实力还不强、规模较小、占比偏低;领军企业不多,仍以建筑业、综合产业和批发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不够多;创新投入力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存在;有的惠企政策落地困难,民营企业获得感还需要增强;有的公开招投标项目设定的行业资质要求过高,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被挡在门外;一刀切、简单执法、选择性执法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基于这些问题,需要做强“四链”:一是构建坚韧产业链,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企业资金链,助力民营企业资金稳定;三是锻造专业人才链,增强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四是打造系统创新链,汇聚科技要素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持续优化我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湖北所能对接国家所需
何顺进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融入国际大循环,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处内陆腹心的湖北机会相对较少。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是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由“中部之中”迈向“内陆高地”的关键之举,也是湖北把握战略新机遇、构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湖北要充分用好先天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以及长期积累的文化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将国家所需与湖北所能对接,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机遇,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在心怀“国之大者”中谋划“省之要事”的责任担当,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奋发进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工作思路、行动路径和办法举措等,体现了推动先行先试从纸面落到地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需要抓住机遇、识势乘势,用实际行动共担责、共发力,用心“织网”,推动建设完整、统一、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以自贸区建设推动先行区建设
程时雄 湖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有利于我国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区域协调联动与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下,湖北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充分对接数字经济新技术、新形态、新产业,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形势下湖北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新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以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在链接国内大循环上,先行区建设应围绕企业、要素、产业、市场和政府五个维度的“受力端”展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以高端产业和高端生产要素集聚为目的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通过释放消费需求促进国内循环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完善金融和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创新自贸试验区工作体制机制。
在链接国际外循环上,先行区建设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鼓励企业“走出去”,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积极拓展外商投资领域,实施负面清单,坚持内外资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集群,强化数据要素新链接,完善数字监管新系统,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积极推动与RCEP成员国的产业链合作,通过加强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连接,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打造我国立足内陆服务全国、承东启西辐射亚欧的战略载体。
原文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311/06/content_25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