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学者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学者 > 正文

【湖大学人】李先焜: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文/记者团 庄稼 魏旭平 图/记者 王斌 记者团 罗雪瑾 编辑:吴珊 时间:2018-12-03 字号: 【大】 【中】 【小】

“李先焜先生在湖北大学辛勤耕耘了35个春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为湖北大学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先生不仅以他丰硕的、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为湖北大学的哲学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湖北大学哲学学科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李先焜先生追思会暨《李先焜文集》出版发布会上,校党委书记尚钢说。

2018年11月5日,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高等人文研究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李先焜先生追思会暨《李先焜文集》出版发布会(以下简称“文集发布会”)在校举行。《李先焜文集》是《湖北大学人文社科知名教授丛书》系列书籍之一,历时三年编写而成。发布会上,李先焜先生的大女儿李之久女士将父亲的档案资料和藏书共计2580余册捐赠给学校档案馆和图书馆。

DEEF

文集发布会现场

8795

《李先焜文集》

12386

尚钢书记多次看望李先焜先生

学术贡献:中国语言逻辑和符号学奠基人

李先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符号学家。他曾任两届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两届“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理事长、两届国际符号学会理事、两届东亚符号学会副会长,担任了15年的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主要作者,他参与撰写的学术著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社会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961年初,李先焜先生进入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中文系讲授逻辑学,从此正式加入到逻辑学的专业队伍。在湖北大学工作了35年后,先生于1996年离休。1989年,李先焜先生主持了湖北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符号学的源流与发展”,为湖北大学逻辑学学科的创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集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董事长刘培育认为,李先焜先生的学术成就可以概括为“332”,即他在逻辑学(特别是语言逻辑)、符号学和中国逻辑史三个领域创获了重要成果,建立了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三个学术组织及教育机构,还推动了《逻辑与语言研究》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两个刊物的发展。

李先焜先生大力倡导研究语言逻辑,他师从北京师范大学的马特先生。受到马特先生的熏陶,李先焜先生开始收集翻译俄文版的逻辑学论文,并将对照俄文原本翻译的《论逻辑正确性的本性》(巴热诺夫)于1957年发表在《学习译丛》上。在读过斯特劳森等逻辑学学者的著作后,李先焜先生与众多学者倡议并组建了“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后改称为“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李先焜先生初为副理事长,后改任理事长。研究会还创立了一所“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面向全国招生,第一期就招收24万学员。其时,李先焜先生兼任“逻大”副校长(后改任顾问)。该校得到教育部与北京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被认为是民办非学历高校的佼佼者,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李先生是语言逻辑研究方面的开创者,他与浙江大学王维贤先生、陈宗明先生被逻辑学界誉为我国语言逻辑研究的‘铁三角’。”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起权说。

在符号学方面,李先焜先生也做了很多开拓与创新。符号学是上世纪50年代国际上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有着丰富的符号学传统,但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机构与组织。李先焜先生追随周礼全先生,把当代西方刚刚兴起的符号学引介到中国,并开始从符号学的视角研究中国文化。李先焜先生担任了15年的“中国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1989—2003),还先后担任了两届国际符号学会理事(1989—1999),两届东亚符号学会副会长(1997—2002)。此外,李先焜先生还多次组织了与国际符号学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在我国主持召开了三次国际符号学研讨会。

李先焜先生先后在 《哲学研究》《哲学译丛》《世界哲学年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有关符号学研究的论文20多篇,并在国外符号学杂志上发表英文论文数十篇;他主编或参与编写了 《符号学与语言逻辑》(《探索与争鸣》1999年增刊)、《中国语用学思想》(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符号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语言、符号与逻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著作。

此次文集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说:“李先焜先生始终秉持 ‘学贵有创新’的学术精神,为我国逻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原中国语言逻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予生也表示,李先焜先生人生当中在学术方面有两个重要选择。第一个是他放弃从政而选择研究逻辑学,因为中国在当时正缺逻辑学家;另一个就是他选择研究语言逻辑和符号学,这个转向是创新的,语言学和逻辑学有一个交叉的地方,交叉的地方最容易出成果,这个创新开辟了一块很有意义的学术天地。

“在中国逻辑学界,提到语言逻辑和符号学这两个学科,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李先焜先生的名字,学界一致认为他是这两个学科的奠基人。”《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我校哲学学院教授陈道德在《永远怀念恩师李先焜先生》一文中说。

C0E0

2006年10月24日,李先焜先生八十寿诞庆典合影

DEF0

2016年11月5日,李先焜先生九十寿诞庆典合影

学术传承:弘扬大师精神 争做大师传人

文集发布会上,我校党委书记尚钢说:“一所大学的辉煌历史是由这所大学的知名教授谱写的!一所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者创新史和学术传承史!”

尚钢曾三次登门拜访过李先焜先生。2016年11月,在李先焜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90寿诞庆典上,尚钢归纳出他三个方面的卓越成就:“一是硕果累累,著书立说建学会;二是中西融通,身体力行传文化;三是薪火相传,殷殷爱心育后辈。”他表示,弘扬大师精神,争做大师传人,学校将永远牢记李先焜先生等一批学者对学校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永远弘扬广大先辈学术大师的学术财富和治学精神。

语言逻辑研究“铁三角”李先焜先生、王维贤先生、陈宗明先生,三人在周礼全先生的影响和引导下走上了自然语言逻辑和符号学的研究道路,形成了颇相近似的学术观点,同时也结成了诚挚而深厚的友谊。“李先焜先生既是我的良师,又是益友。我从先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对先生的学术精神、成就和领导学术活动的艺术,都是由衷地感佩。”陈宗明先生说。

在李先焜先生90寿诞之际,耄耋之年的陈宗明先生特意写了一封贺信遥祝李先焜先生90大寿,并提及自己写给李先焜先生的一首回文诗《咏琴台致先焜先生》,诗云:“钟俞仰慕两心知,古韵神琴系梦思。崇岳寄情闲咏志,东流水远漫吟诗。”因为是回文,可以倒过来读为:“诗吟漫远水流东,志咏闲情寄岳崇。思梦系琴神韵古,知心两慕仰俞钟。”陈宗明先生通过这种反复咏叹的方式来表达与李先焜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逻辑学、符号学方面,李先焜先生的学术建树影响广泛。文集发布会上,南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立刚代表南开大学逻辑学专业对李先焜先生为学为人的崇高品格表示怀念,并指出在南开大学逻辑学的辅助学科建设和课程教授上,李先焜先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对南开大学逻辑学科教材编写、人员构成等也进行了指导。

对于本校逻辑学科的建设,李先焜作出了突出贡献。我校原政教系主任王文卿介绍,1982年李先焜先生从学校的中文系调到了学校的政教系。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逻辑学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涌现出了蒋春堂、陈道德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并开始招收逻辑学专业的研究生。王文卿说:“先焜同志不仅自己活跃在国内外的逻辑学论坛中,而且还帮助学校邀请到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办逻辑符号学的研讨会。他为湖北大学逻辑学的建设,为湖北大学在外的知名度的提高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为了传承李先焜先生的学术成果,从2016年开始,湖北大学便将李先焜先生多年来发表的200多篇论文和20多部著作中的53篇代表性作品整理出版,编写成了共计67.8万字的《李先焜文集》,并将其作为《湖北大学人文社科知名教授丛书》之一,给予了全部资助。尚钢评价,这部著作的出版发行,能够进一步地弘扬李先焜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能够嘉惠于学林,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在语言逻辑和符号学两个领域里探索创新,进一步繁荣我国哲学事业。

先生之风:杏坛硕果惠学林 殷殷爱心育后辈

2017年11月14日,李先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哲人虽逝,风范犹存。文集发布会上,与会代表深情回忆李先焜先生为学为师的风范。

2017年6月29日,刘培育收到了李先焜先生发送给他的最后一封邮件,邮件开头写道:“如果你收到我的这封信,就表示我还‘苟延残喘’。”这封邮件是李先焜先生刚做完透析治疗后发送的。收到这封邮件,刘培育深受感动,他说:“先焜兄虽然病的很重,但他一点也不悲观!他所说的‘苟延残喘’不是悲观,而是一种调侃。先焜兄在这个时候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研究。”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李先焜先生都能坚持学习。湖北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邹贤敏在“文革”期间,曾与他朝夕相处。邹贤敏回忆,“文革”时期,人们很难读到专业书,而李先焜先生为了学外语,总是随身带着一本英文版和一本俄文版的《毛主席语录》。在宿舍中,李先焜先生坐在床上不停地埋头读书;开批斗会时,他便把书摊开放在桌面上,眼睛不时地看一眼发言的人,便又低下头去看书,嘴中还背着单词。

“先焜是我身边这些老教授中,最早学会用电脑的人。”邹贤敏说。上世纪90年代初,近70岁的李先焜先生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熟悉基本操作后,他开始用电脑和朋友、同仁之间通讯以及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

曹予生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在我的众多网友中,李先焜老师算是年纪最大的一位了,但是我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李先生发来关于和学术有关的网络资料,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先焜是提供我各类信息的最大户。”

在治学领域,李先焜先生坚持“为学贵有创新”的理念,在逻辑学和符号学领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以独特的先生之风影响和感染着身边人。

陈道德在《永远怀念恩师李先焜先生》一文中回忆,“先生在逻辑学界有非常多好朋友。这和他个人的人格魅力有密切关系,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老一辈学者欣赏他,同辈学者佩服他,晚辈学者景仰他。”

对待学生,李先焜先生总是和蔼而亲善。2017年11月18日,人民网强国博客中,一位1979级的校友发文悼念恩师李先焜先生。文中提到,上学时许多老师都是严肃的,脸上几乎见不到笑容,而李先焜先生是为数不多的带着笑容上课的老师。这位校友表示,他崇拜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先生温和待人的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胡泽洪称自己是“李老师未注册的弟子”,回忆起自己读硕士时拜访李先焜先生的经历,胡泽洪说:“李老师非常热情,待我十分和善。听了我的研究选题后,又耐心地跟我谈了很久,帮助我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胡泽洪特别感谢李先焜先生的提携之情,他说,李先焜先生介绍他加入了中国语言逻辑会,还指导他申请到了一个国家社会基金项目、一个青年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祯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起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思等学者,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均受到过李先焜先生的充分支持与悉心指导。

E87B

校图书馆内李先焜先生部分藏书

李先焜先生平素也爱好文艺。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嗓音是独特的男中音,如果出席活动,清唱常常是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在金岳霖逻辑学术奖晚会上,他就用中俄双语演唱了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晚年,他还开始练习硬笔书法,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思曾得到过李先焜先生的书法作品,她视作珍宝并保存至今。

作为一名父亲,李先焜先生的所言所行深深影响着小女儿黄师哲。黄师哲现任美国哈佛福德学院语言学系教授,是一名语言研究者。黄师哲说:“语言学不仅给我带来理性,而且给我带来温暖。仔细想来,我大概下意识地把语言研究与父亲紧紧连在一起。”李先焜先生对小女儿的影响,不仅是在学术上的引领,也体现于生活中的点滴。他尊重妻子,小女儿黄师哲便是跟随母亲的姓氏。黄师哲说,在十来岁的时候,她便暗下决心,“我将来的婚姻,就应该是爸爸妈妈这个样子。”

黄师哲在《纪念父亲》一文中讲:“我父亲一生九十年,有艰辛、有坎坷,但更多的是充实和欢乐。他给我们留下的,是美好的记忆、无限的爱和生活的力量。人无南山之寿,但我们知道他还跟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经常记起、谈起父亲,并努力让我们自己生活的每一天充满快乐、充满爱。” 

(本文相关内容未提及出处者,均源自李先焜先生追思会暨《李先焜文集》出版发布会。)


原文载于《湖北大学报》第1168期http://hubu.cuepa.cn/index.php?release_id=137393&paper_id=628859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