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学者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学者 > 正文

黄家雄:半生耕耘、一心守望的新闻学人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学子访学人”团队 编辑:张玉敏 时间:2019-05-17 字号: 【大】 【中】 【小】

黄家雄(1949.5-),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湖北大学,文学学士,中共党员。曾任湖大文学院新闻系系主任,新闻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年始担任教学任务,先后主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等本科课程,开设《新闻写作研究》《新闻评论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优秀。

黄家雄教授

黄家雄教授曾主持新时期党报宣传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发表《用社会责任和时代智慧敲击时代绷的很紧的琴弦》《中国先哲的生态智慧》《湖北电视品牌文化发展战略》《三维新闻人才培养》等近百篇学术论文,出版《新闻写作结构与技巧》《纪事体新闻技巧五章》《杂文创作论新稿》《新闻评论传播力研究》等学术专著。

黄家雄著作《杂文创作论新稿》、《新闻评论传播力研究》

黄家雄著作《新闻写作结构与技巧》、《纪事体新闻技巧五章》

开拓者:半路“出家”,触类旁通

出于对文学的偏爱,理工科成绩更优秀的黄家雄在1972年全国大学恢复招生时最终选择了文科,成为了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中文系的学生。此后十余年间,黄家雄留在湖大中文系协助教研室教写作课。1992年,根据人文学院安排,黄家雄调至新闻系任系主任,而此前他对新闻学的内容接触甚少。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学新闻或传播学出身的新闻系主任,黄家雄可算得上是半路“掌门”。不过,黄家雄并没有把中文出身看成缺陷,相反的,他利用自身的特点一边自学新闻学理论,一边摸索新闻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当被问及跨学科对于新闻的研究有何帮助时,黄教授谈到,新闻学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而汉语言文学的底蕴更深厚、历史更悠久。中文的视角、思维、理论,可以为新闻学提供帮助。“有时我也会用中文的视野去研究新闻。某个单独的学科,已经有人系统地研究了,缺乏的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跨学科的知识汲取和扎实的实践教学背景,使得黄教授的目光越过新闻学捕捉到了更广阔的学科融合契机:一如地域学,在研究一个地方的新闻时,要从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考察,从当地的角度探寻它的特性和价值在哪里;又比如说哲学,能帮助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就会深、准、透。还有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许多学科都可以为新闻学提供帮助。黄教授热切地总结,不管做科研或是做学问,都要注重多学科交流、融合。某一门学科单打独斗,知识面就比较窄。他表示学识“要厚一些、广阔一些,思维也会精到。”

谈及读书一事,半生笔耕的黄家雄教授有其独树一帜的方法和理念,即:一撒网、二聚拢、三扩大。“首先要放开,广泛地阅读;其次是收拢,收拢以后要形成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它的表达,也就是写;第三,如若在写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便撒开,看其它的书,然后再集中到某一个点。”黄教授鼓励学生看任何书都要与兴趣相结合,“学问只有基于兴趣才能长久地做下去,一定要重视输出过程。输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思考的历练。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尝试用文字表达的过程中实现的。”

“那读书笔记呢?也属于您说的表达输出吗?”对此,黄家雄教授说,“那还是不一样的,读书笔记更依附于所读的书籍,表达更注重于自我创作,自己做的读书笔记时不时还要拿出来翻一翻,阅读一下,也不是说要强制性的把自己做的读书笔记背下来,但是看多了自然就潜移默化,把自己做的读书笔记内化了。”

耕耘者:教育为根,知行合一

在担任新闻系主任时,黄家雄坚持在管理的刚性和柔性结合中鼓励师生自我感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他用知行合一的方式把对全系师生的鼓励和要求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即所谓“润物细无声”,而非时时刻刻把管理挂在嘴边。

据新闻传播学院胡远珍老师介绍,黄教授善于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教学疑难问题,以活泼俏皮的语言来引导教育学生,可谓是良苦用心。令胡老师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黄家雄教授将湖北省新闻奖的部分参赛作品搬到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理论进行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此考察学生能否把课堂上的知识融入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具体运用到对新闻作品的鉴别上。“将新闻学理论知识结合新闻作品来进行分析,更能强化对新闻作品的理解。”步入杏坛后的胡远珍老师忆起当年黄教授的教学理念,嘴角浮现出一抹钦佩的笑意。

黄教授一直遵循“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强调科研和教学绝对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做好教学首先要把科研做好。做科研是要研究一些重要的理论及一些比较前沿的问题,也正是通过这种研究,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当真正地理解相关理论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们进行讲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黄家雄教授在审阅文稿

黄教授认为,学生应该用能力来取得大众的认同,他教导学生们不要眼高手低,要凭本事说话,“墙内开花墙外香”。“既然站在了三尺讲台上,就要倾尽自己所有去帮助学生学习成长。”黄教授的每一次授课都是激情饱满、斗志昂扬的,从授课状态就可以看出他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湖北大学老年工作简报第80期刊登了一位2010级的学生的回忆文章,“印象中,黄老师的课还是到课率最高的课程之一,大家似乎都觉得没有理由翘掉黄爷爷如此‘辛苦’的一堂课。即使在课上听听他唠叨,记点小笔记,也觉得这会是一种‘高等私塾学堂’的体验。”尽管如此,黄教授仍然表示感到遗憾,直到退休自己也未能学会PPT等新媒体授课手段。

作为一位“耕耘者”,黄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新闻教育的发展,关注新闻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学术结合,从而更好指导年轻一代的人。

三尺讲台育桃李,这样一位耕耘者,用情怀滋润,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也为中国新闻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师。

守望者:心系湖大,恩情常驻

黄家雄教授的求学、工作阶段都是在湖大度过,风风雨雨的四十多年与母校携手走过,对学校的情感之深不言而喻。

黄家雄教授在校内旧图书馆前留影(2000)

如今,怀揣着对教学岗位的热爱,退休后的黄家雄教授受聘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员。在湖大教4楼的人文课堂里,学生们经常会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坐在教室里,双目炯炯有神地认真听课,不时做下些笔记,并在课后和课程教师进行讨论交流。据教授《新闻学写作》的张萱老师介绍,自从她接手这一门课后,黄教授每学期都会来听一节课,谁也不知道他是哪一节课过来,但这个“传统”延续了将近十年。

谈起对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的评价,黄教授表示通过担任教学督导员,横向了解到老师们普遍对三尺讲台有一种敬畏感,对待教学尽职尽责。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们有干劲,教学活泼,知识传授面广,课堂信息量也非常丰富。新闻传播专业与当下瞬息万变的信息相关联,学科特性决定了老师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紧跟时代热点,适时更新教案。黄教授说:“我讲课时,即使教案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上课之前也仍会将讲义翻个两三遍,并将自己参加省级评选的报纸、电视新闻奖作品以及近期社会热点事件、科研方向融入其中。”他力图以精心设计的教案抓住“课胆”,提升课程的时效性和生机感。

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黄教授认为他们思想活跃且勤奋扎实,在校内能系统性地学习知识,并结合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利用假期到媒体锻炼,参加社会实践,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令人欣慰。在采访中黄教授询问团队成员的课表安排,了解新闻传播专业最近的课程设置,并询问学生的住宿环境,言辞之间无不透露着关怀。

尽管已经退休,黄教授仍然心系学生,在学校开展的“为退休老教师送报纸”志愿服务活动中,黄教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新时代青年学子要担负起国家命运、家庭命运、个人命运,要珍惜青春,不荒废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在大学四年的时间,多学理论并且多进行专业实践,无论是哪个方面,要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

前年,校内某公众号上发表过一篇采访黄教授的推送,一名学生写下了这样饱含感激之情的话语:“黄爷爷,新闻评论的启蒙老师。有空回学校看望老师,还想听他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去沙湖边拔草的故事。”专属于新闻评论课的记忆,一直留在那名学子的心里。

从学校到具体的专业,从老师到具体的课堂,黄家雄教授用自己的方式去关注湖大的建设、守护师生的成长。在其位,谋其事,鞠躬尽瘁,争当学科领头人;身已退,心不老,洒尽余晖,传师道于沙湖畔。

走访后记

对黄家雄教授的最初印象从一通电话开始,电话那端的声音洪亮有力,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是在与年近七旬的老者对话。黄教授耐心告知家的地址后,叮嘱路上注意安全,让我们倍感亲切。

黄家雄教授与走访学生合影

初见黄教授时,他身穿白蓝条纹的T恤,一条深蓝牛仔裤,非常精神,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请进,请进,不用换鞋了,在沙发上随便坐就好了。”黄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投入科研教学工作,养成出的严谨之风早已成为一种刻入骨髓的习惯。得知我们到来,他早已在家做好了准备工作:整理出了自己的学术手稿摆放在桌子上,以供我们参考。

在访谈过程中,黄教授的老伴也和我们拉起了家常,滔滔不绝地讲起黄老和他的学生们。黄教授出身杏林世家,更是将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传承和发扬,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黄老及夫人讲起与学生之间的趣事,以及二人在教导学生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角色,让我们听来忍俊不禁。依依惜别之际,黄老和夫人又把我们送到门口,目光里有老一辈“湖大学人”对年轻学子的关爱,也有育人者对受教者的殷切盼望。这种关切和期许让我们倍感温暖,也深感接过新闻接力棒的责任重大。

完成初稿后,我们将稿件交给黄教授指点,第二天便得到的稿件回复。从字词到标点,只要有不妥之处,黄教授都用红笔一一圈点标注出来,还在一旁写下来他自己的修改想法。当得知需要提供一些照片给我们时,黄教授便查阅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课表,一天后趁着到校旁听指导带来了照片,同时又送给了我们两本他的著作。

走访黄家雄教授及本文成稿过程中,得到了通识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大力帮助,同时还部分参考了童威学长撰写的《黄家雄:以身立业 以心筑学》一文,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文/通识教育学院“学子访学人”团队成员:

2017级新闻传播专业 罗哲

2017级新闻传播专业 黄心

2017级新闻传播专业 王曦玉

2017级新闻传播专业 吴思琪

2017级新闻传播专业 方倩

2017级新闻传播专业 罗金风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