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琴园学子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琴园学子 > 正文

越努力 越幸运 湖大四名学生赴顶尖学府深造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记者团 刘琴 散泠逸 林玥 罗哲 编辑:史健桥 时间:2019-06-03 字号: 【大】 【中】 【小】

当你还在懒床、沉浸于刷手机时,有些人却早已经坐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了。不怕有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湖北大学2015级生物技术产业班的张雨、2015级翻译专业的曹霏、2015级化学生物专业的杨锦峰、2015级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卫倚君,均拿下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位大神“开挂的青春”。

生命科学学院 张雨:专业第一保送北大直博

四年平均加权成绩专业排名第一、英语四六级分别以563、582分的高分通过,首届“卓越主体”成员、院“十佳大学生”;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张伯瑾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获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一等奖、口语竞赛二等奖……这些都是张雨大学四年的“战绩”。如今,她已成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细胞生物学方向的一名直博生。

作为一名理科生,张雨进入了当时刚回国的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杨世辉的实验室。大二暑假,张雨和课题组的成员驻扎在实验室,打地铺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她笑道:“这样比较方便实验,还能蹭蹭空调。”虽然辛苦,但是这次经历也让她体会到了科研的魅力和与队友并肩作战的感觉。在导师的重视、师兄师姐的耐心指导下,张雨不断克服困难,接手了自己的课题。一番实践过后,她开始带队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国家级立项。

张雨在学习上看重效率。她尽量保证大部分课程内容在课堂上理解、消化。因为是学习委员,张雨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上课坐前排、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尽快完成,理论课和实验课都要尽善尽美。除了专业学习之外,喜欢尝试的张雨在文体活动方面也颇有成绩。她热爱文学,曾获得全国作文竞赛二等奖、全国语文能力竞赛省二等奖,普通话也拿到了二级甲等证书。采访、写作、辩论,她在院青年传媒中心和辩论队中不断尝试、摸索。她曾任院辩论队队长,并获得“个人最佳辩手”称号和团体赛亚军。张雨说:“辩论是我在大学里面最无法割舍的事情。”

被选入卓越主体计划后,张雨变得更加忙碌。她表示自己平时就比较忙,晚上基本上都是快熄灯了才回到寝室。室友的关心和体谅让她尤为感动。但是事情多了,难免有不能平衡的时候。这时,张雨一般会先厘清事情的重要性顺序,合理安排,把时间、精力放在最想做的事情上。“我做科研项目时,曾有段时间事情很多,刚开始哪个都不想放弃。后来发现这样都做不好,就选择了一个专心做,其他的适当跟进,才平衡好时间和精力。”正因坚持、努力和踏实,张雨先后参加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夏令营,都顺利拿到了offer。最后,她被保送至北大直博。

学校、学院、导师、同学……张雨认为自己非常幸运,一路走来,她得到了不少人的指点和帮助。在班主任余欢眼中,张雨是她的骄傲。她评价:“张雨是一个认真谦逊、聪慧努力又乐观开朗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她自觉自律,全面发展,是大家的榜样。”

外国语学院 曹霏:最好的爱情是携手并进

报考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方向,初试363分,复试百分制得到80分。最终,曹霏以加权总成绩22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北大研究生。

曹霏从去年六月开始着手考研,跨专业和跨学校考试,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在有限的备考时间里,全面掌握备考知识,他几乎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假期每天在家学习6小时,回学校每天学习9小时,基本只往返于寝室、食堂、图书馆,很少出去活动。”他说。

面对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难免会产生厌倦和懈怠的心理,但曹霏会用未完成的任务敦促自己,也会采用类似“番茄钟”的时间管理方法:每学习35分钟,休息5分钟,以此类推。到中后期的时候,他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节奏,达到一种“坐到图书馆就只想着学习”的境界。随着坚持和备考进程的深入,他的学习也变得更加专注,自制力也于无形中提高。

在备考策略上,曹霏采取了“点面结合”的学习方式,即系统复习与弱科突破相结合。所有的学科他都会每天反复练习,遇到相对薄弱的政治和计算机基础,更是花了大力气:暑假两个月把政治1000题刷了三遍、不断通过上机操作巩固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他不对任何一门学科掉以轻心,始终用全力备战北大。

谈及报考北大的动机,他坦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女朋友。”据悉,曹霏女友董芊旭的父母觉得研究生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前途也更光明。在与女朋友多次沟通交流后,他最终决定考研。综合分析自身情况,他发现自己在笔译方面更有优势。本着“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的心态,他摒弃了内心的犹豫和顾虑,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学校。

考研之路道阻且长,而支撑他走下去的,始终是身后默默陪伴的女友。备战北大时,董芊旭正在葡萄牙念书,亚欧两地的阻隔,长达八小时的时差,也挡不住他们对彼此的关心。异国恋很辛苦,考研中的异国恋更是难上加难,但他们却坚持下来,彼此鼓励。初试那天,董芊旭顶着时差带来的困意,熬夜为他加油打气。她还定好了闹钟,每考完一门都打电话过来关心考试情况,这让他整个初试都状态饱满。“真的很感动,也很感谢她!”曹霏说。

目前,曹霏考虑的还是扎实学习,把本领学好。关于未来的发展他计划在更好地学习好技术层面的知识和技能后,进入大型科技企业,从事和本地化翻译相关的工作。同时,他也希望能和女友继续深造,共同努力。

化学化工学院 杨锦峰:享受科研的乐趣

“有机合成是我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北大又是这个领域最强的平台。自然而然考研就选择了北大,从没有动摇过这个目标。”杨锦峰说。看中北大化学领域强大的研究实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后,杨锦峰最终如愿考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杨锦峰对于科研的热爱,从本科时期就深深扎下了根。大一下学期刚开学,杨锦峰就开始跟随导师田丽红在实验室做科研。“很多同学只跟着做了一段时间实验就放弃了,没有坚持下来。我是导师带的唯一一个本科生,导师从一开始就用研究生的标准要求我,也希望我这样要求自己。”田丽红老师平时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凭借着对科研的强烈热爱,杨锦峰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获益良多。“导师希望我们平时一有空就去做实验,我基本上也是这么做的。除了偶尔会去踢球,其他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杨锦峰说,“实验就是我最大的爱好。”

也正是这份热爱促使他确定选择北大,自此,杨锦峰就一直坚持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备考阶段,杨锦峰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每天五点半起床,作息非常规律,每个时间做什么事,完全是一种本能。备考期间,图书馆是杨锦峰最佳的“备考阵地”。他坦言:“图书馆每个人都在拼命学习,在寝室容易没有自控力,但在图书馆,周围的环境会激励自己。”他在图书馆11楼的同一个位置几乎度过了一整年的全部时光。“我一定要坐在同一个位置,每次去都必须在那个位置,有时候起晚了,那个位置会被别人先占。我第二天一定会起得更早坐回那个位置。这对我早起去学习也是一种激励。”

除了固定的位置外,杨锦峰还有一部“学习专用”手机,手机上除了学习相关的app,其他什么也没有,微信、QQ都没有下载。“我每天都在同一个位置,有事情到11楼就可以找到我,连电话都不需要打”。正是因为坚持在这种最纯粹、最不受干扰的环境下学习,才使得杨锦峰时刻保持着最佳的备考状态,最终使他实现了自己的“北大梦”。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杨锦峰钻研出了最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法”,把课本上所有相关的方程式、知识点都串起来形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特别方便记忆,每一门课我都会用思维导图对掌握的内容进行整理。”而这种“套路”和北大深圳研究院的初试题目刚好不谋而合。“初试考了一张图,和我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几乎一模一样”。再加上一直以来的实验基础使得杨锦峰的专业课成绩始终稳扎稳打,这也让他在政治和英语发挥不稳定的情况下以130分和135分的专业课分数获得了北大初试排名第四、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

谈到未来的发展,杨锦峰表示,无论如何自己一定会坚持科研实验,这是他始终热爱的事业,也是最向往的人生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卫倚君:艰辛的跨考之路

和典型的学霸轨迹不同,卫倚君不爱泡实验室、不追求科研、没有发表过任何学术论文。但平凡的简历却遮盖不了金子的光芒,他最终拿到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录取通知。

“我觉得做科研不适合我,我更喜欢讲话、交流。科研是人与物的交流,而我喜欢人与人的交流,于是我开始思考以后的专业方向”。醉心于法律中的逻辑思维,卫倚君决定跨专业报考自己从小就喜欢的法律。考研初试时,卫倚君360分的成绩排名最末,是复试的逆袭使他挺进北京大学。

复试前的准备阶段,卫倚君没有写下、背诵每个问题的完整答案,而是列出每个问题的答题思路、记住答案的关键词以及答题逻辑链。即使紧张,但他仍然迅速调整好了心态。一开始的自我介绍环节卫倚君以自己的英文名同考官开了个玩笑,气氛一下轻松起来。在回答问题时,他捕捉回答中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单词,迅速对单词进行话题拓展。20分钟的对话,卫倚君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自己乐于沟通、善于批判性思考、创造快乐的能力,这些帮他赢得了老师的青睐。

卫倚君一边具备学霸高效的执行力与强大的自控力,一边又将散漫、佛系进行到底。他坦言自己怕麻烦,所以很少参加学校里的各种活动,但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哪怕可能做不到,卫倚君都会努力以做到极致。他的胜负欲一直帮助他往前冲:起床要起最早的、图书馆的位置要坐最难抢的、考试、比赛都力争第一。

考研期间,卫倚君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洗漱时他便在脑袋里列出当天的计划,每天的任务安排即使熬夜他也会完成,考研前期学习到半夜两点是他的常态。他的备考书籍只有寥寥数本:英语书、真题单词、专业课两本、练习题,精简和高效的书籍帮助他理清庞杂的知识内容。“考研是理解为王,不是背书大赛,要体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2018年暑假,卫倚君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才第一遍把专业课教材看完。他把书本每一句话都理解通透,不放过任何漏洞。“第二遍花了2个月,后来4、5天就能看一遍。”他用斜杠拆解法律书中每句话的动词、名词,逐字理解。到考研后期,卫倚君浏览试卷时已经能预测到可能遇到的知识陷阱,做完一套题,就知道自己的大致分数。

考上北大后,不少人称赞卫倚君是大神、是“锦鲤”,但卫倚君表示自己吃过的苦只有自己清楚。谈到去北大的计划,卫倚君希望可以拿一次北大的奖学金,为打响母校的招牌出一份力。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