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关于希望,关于救赎——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来源: 作者:陈冰冰 编辑:陶宇 时间:2016-10-19 字号: 【大】 【中】 【小】

这世上曾有一个地方,无论它是否存在,可我始终相信一定能找到它的影子。更多的时候,那灰蒙蒙的墙上是灰蒙蒙的天,滴答的水声在六十瓦微弱灯光的映照下透出一股死寂。在肖申克重重的栅栏内,多数人总是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步伐,泛光的眼珠在时光流逝中日渐呆滞;也有人在绝望的境地萌生无尽的希望,这使他有一种发自内在的光芒。当然,这样的人是既缺乏又可贵的。

最初留意《肖申克的救赎》,是感动于其中的一段话,“‘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慢慢往下读的时候,感触越来越浓。我相信斯蒂芬•金绝不是在单纯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那种在日复一日的打压下仍然期盼未来的不弃,真是让人既钦佩又心痛。还记得安迪那个出逃的梦,“他们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所以,我要到那儿去度我的余生,在一个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当时在心底是祝福他的,也想象过那里的天有多么蔚蓝。也许重要的是,经历了那些非人的折磨后,还有机会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使得对于一切世俗的东西不再那么在乎。

在那个非黑即白的时代,因为缺乏,几乎没有人会相信甚至怀念那些美丽的东西。那种数着日子茫然若失,惶恐着可能会在监狱中老死的时光一般人很难体会,连想想都会惊出一身冷汗。最开始的时候抗争过所谓的潜规则,唾弃过恃强凌弱的傲慢者姿态,为那些蒙冤的替罪羊委屈过。但奇怪的是,在我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想得最多的不是肮脏的罪孽行为,漂浮在脑海中的更多的是精心琢磨的石头,那一年摆放在屋顶的一堆啤酒瓶,以及每年一把的锤子,和那双手插裤袋浅笑着的镇定。我不会去激烈地批判腐化的体制,很少有国家能够逃过类似的劫难。但我相信人们会从中明白,“横在我们面前的许多都使人痛苦,可是却不用悲观,社会还正在变化中”。正因为无法做到,所以肖申克永远只能成为黑暗的象征。但不可否认的是,安迪的故事为这个地方留下了可供回忆的谈资。他们高兴他的离去,却为更深的黯淡和空虚而难过。可人们在提到谁谁谁以后再不用忍受这样的煎熬时,起码不至于连希望的影子都见不到。

很多时候,悲观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也许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糟糕,可是潜意识里,我们总在自我催眠中使局面变得越发不尽人意。安迪常说:“等我出去后,一定要去一个一年到头都有阳光的地方。”于他,除了时间以外几乎一无所有。为了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阳光和自由,一直坚持了几十年。这些时光,那些漫漫长夜中看不到尽头的日子,不知道他是怎样走到最后的。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一直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预做最坏的打算,如此而已”。当一个人再没有什么可以期冀的时候,豁出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可同时又不失冷静,却是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所以雷德说:“蹲在我身旁这个穿灰色囚衣的瘦小男子,他所拥有的财富恐怕是诺顿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即使加上他贪污来的钱,都还是望尘莫及。”还有,眺望太平洋的念头听起来很棒,却不是所有人有机会又能够适应的。生活中我们习惯了一种模式后,在陌生的环境中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同样的,长时间坐牢的人,有时会为了重新回去而故意犯错。所以说,人类其实是种很怪异的生物。当然,安迪做到了,守得无数寂寞,克服心理的阴影,考虑各种的可能,从杂物堆积的通道里逃出来了。在美墨边境,一个叫齐华坦尼荷的小镇,重生的彼得·斯金芬,和狱中好友雷德一起经营一家传统的店。虽然人生中本该最美的年华是在狱中消磨的,不过一边回忆一边闲聊的小日子也是不错的。

如今的法治社会,叛逃是触犯法律的,可是故事中安迪的受冤在当时的情况下翻供显然是不可能的。再加上伪造假身份,逃过狱警检查,挖洞逃离的过程更是不可思议。不过作者还是让安迪顺利的成为彼得·斯金芬,我也接受这样的结局。心理上我是喜欢好的结局的,好的东西总有无边的魅力。结尾里雷德一长串的希望,更是为这原本可怕的系列故事增添了几分亮度。

一个自由人步上漫长的旅程,奔向不确定的未来。那些曾走过的磨难及追求自由的单纯,不仅救赎了肖申克中被困的和安迪打过交道或听过那些故事的某些灵魂,同时也让如今的我们更为看淡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更加珍惜头顶那并不太蓝的天空,还给了仍在挣扎中的人们以冲出禁锢的希望。看过几期叫《活着》的杂志,上面刊登了各种或贫穷或病危的人们一直坚持的情景,我想这也是对于心的救赎和生的希望的一种极好的阐释吧。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