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团高洁 安昶霖)将样本剪成碎片,滴入三滴检测液,盖上盖子并摇匀,在厨房静置十分钟……暑假期间,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石天乐在家做起了地摊食品安全检验。近期在生命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评比中,石天乐所在团队获得第二名。

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火热,随之而来的便是地摊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地摊访查,居家实验检验……来自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生物技术专业的9名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调查地摊食品的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情况。
该团队首先以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深入洛阳、保定、武汉三地,从地摊商户的进货来源、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食品安全的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信息采集,之后对随机购买的地摊食品进行甲醛含量等检测,最终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宣传展示。

受疫情影响,团队队员只能在家进行实验。“实验前我们去小区附近的地摊购买了一些水产品,还网购了甲醛快速检测试剂盒、解剖器具等各类用具。虽然条件比较简陋,但我们尽力还原实验室环境,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石天乐说,为了避免居家实验的不确定性,大家会反复做多次,直到得出最终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在水产品中,除鳕鱼甲醛含量明显超过国家规定外,其余大部分地摊中的水产品或水产制品等食品甲醛含量均不明显超标。而对地摊农产品农药残留及地摊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随机抽样检测中,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实践结束后,团队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改善地摊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建议。

“只有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团队成员龚安妮说,她希望以后能尝试更多这样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