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菁菁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 课程思政强化实践探索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记者团 许童悦 娄新雅 编辑:夏婕茜 时间:2021-04-05 字号: 【大】 【中】 【小】

“你会将年迈的父母送进养老院吗?”“你是否认为待在父母身边才算尽孝?”在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导论》课程中,教师陈培通过学生发言、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考察学生对于“敬老”概念的理解。

记者团 瞿紫微 摄

该课程主要面向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类)专业大一学生,讨论中国文化中的亮点内容,讲出中国文化的韵味,鼓励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孔孟思想、老庄思想、中国文化起源等,力求为学生呈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以传统英语课堂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载体、结合思政育人理念,让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传播,是陈培的教学追求。“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也将传统文化教学生动融入进专业课程教学中,才能逐步实现立德树人、思政育人。”

2019年底,外国语学院教师陈培结合国家课程思政的相关政策与学院专业建设要求,在课堂与课下互动等方面进行建设,展开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搜罗阅读了市面上全部相关教材及书籍,寻找到含有思政元素的知识,将其融入进《中国文化导论》《英美文化概况》等具有话题性的课程中,“课程思政并不是给学生灌输思政知识,也并非思政课的替代品,而是思政课的有效延伸与补充。”陈培说。

在新学期第二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课堂活动中,陈培融入“儒家思想”中的孝悌观念,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小短剧,身临其境感受到老人的状态。

在讲台上,学生用棉花堵住耳朵,模拟老年人的状态,还模拟了为进入商场没有绿码的老人提供帮助的场景。“希望借此鼓励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明德行善。”陈培说,这样教学既符合了儒家学说中的家庭观念,也能反映思政主题。

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就像加入了“催化剂”。不少学生反映课堂氛围良好、课堂趣味性增加、语言能力得到提升。“我们没有感觉‘被思政’,反而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内化于心,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传统美德。”2020级英语类学生陶奕彤说。

在学习通发布2~3个课程内容延伸的话题,全班学生参与讨论;阅读书籍、写读后感……陈培布置的课下作业的形式不只停留于书面,还为学生布置了“剪纸”“京剧”“传统音乐”等特定主题的作业,鼓励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这样的课程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到文化交流,陶奕彤对此充满希望,“未来与国际友人打交道时,我也会更加自信、更有底气。”

在未来,陈培将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建设教学环节的每一步,让教学更精细化、更有方向感。“思政育人是我们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中国文化导论》已于2020年获得了学校精品线上课程立项,近期已开始筹备相关视频的录制,不久将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陈培将补充材料与课堂互动结合起来,利用多模态资源与教育技术,体现思政教育。“后期还会不断探索,将《中国文化导论》建设为一流课程,给予学院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启发。”

最新阅读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