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菁菁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楚”字文创意外出圈

省博打卡热潮背后,藏着楚文化密码

来源:湖北大学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记者团徐菁蔓 刘鑫源 编辑:李之恒 时间:2025-11-16 字号: 【大】 【中】 【小】

以“楚”字金属为基底,嵌有编钟、剑等楚文化元素,分蓝绿主调与复古铜色两款,底部带有省博标识……近日,湖北省博物馆一款“楚”字文创产品意外走红,大量粉丝前往省博打卡抢购,短时间内便售罄断货。这款出自我校2021级视觉传达专业研究生李雅婷之手、隶属于“群博绘”字绘博物馆系列开篇的文创,以“用文字书写文物,让文物讲述历史”为核心设计理念,成为连接楚文化与大众的新纽带。

李雅婷设计的“楚”字文创成品。(本人供图)

“我完全没预料到会这么火,又惊又喜!”李雅婷表示,这款文创产品的灵感源于对楚文化的热爱——其字形骨架由导师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杨棚瑞搭建,自己则负责填充“血肉”与“灵魂”:将湖北省博十大镇馆之宝,如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依形融入“楚”字笔画中。

设计过程中,李雅婷既要保证“楚”字整体辨识度,又要让文物细节经得起推敲,还历经多轮打磨:最初选用带“足”的古体“楚”字,因辨识度低改为大众熟悉的简体隶书;表现曾侯乙编钟时,将静态托举小人改为敲击编钟的侍女,让文物“活”起来;颜色也在铜色、青瓷器中反复调试。最终通过“凸起文物主体、解构串联脉络”的视觉手法,让“楚”字成为“微缩博物馆”:初见是古朴隶书“楚”字,细看便能发现藏于笔画间的楚文化瑰宝。

“楚”字设计图(本人供图)

这款文创的走红,源于粉丝因“楚”字与自身属性的关联而关注打卡,而粉丝呼吁推出的“红色漆器版”,更契合了楚文化漆器的经典配色——这也让李雅婷感慨,设计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爱好者的共鸣。

“这些承载荆楚文化的文创,能让大家喜闻乐见并主动带走,无形之中实现了文化传播。”杨棚瑞说道。如今,这款“楚”字文创不仅成为省博爆款,更在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20周年院庆之际,为李雅婷的研究生生涯画上一个特别的句号。

(审稿人:黄佳佳)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