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我校的教学趋势,学校正在努力推进这项教学改革,加大智慧课堂培训,推进互动式教学。2019年我校混合式教学新型智慧课堂数量增至100余门,其中不乏特色鲜明的通识类课程,成为公众网络平台的热门课程,被数以万计学生选修。
《传统社会的婚姻家庭》:与时俱进设计教学
教室内,一名学生双手举着书本扮演的“托盘”,将“托盘”缓缓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并向另一名学生端过去,一举一动中都表现出尊重。一旁,一名手拿讲义的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举案齐眉”的典故,甚至会手舞足蹈来更加详细生动地表达,满堂学生被老师幽默的讲解逗得乐开了怀。
这是我校公共选修课《传统社会的婚姻家庭》的课堂,授课的是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张敏,入校工作的17年间,张敏一直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公共选修课《传统社会的婚姻家庭》。

张敏老师课堂
该课程以婚姻、家庭的若干重大问题为中心,结合大量的文化典故和历史故事,分专题、系统地讲解中国传统社会婚姻、家庭发展的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国婚姻、家庭的各种规范、制度及其演变,并适当联系当代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和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课程开设的17年间,张敏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2015年,积极探索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3个月的课程设计和拍摄工作后,张敏成功申报湖北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并将《传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作成慕课,于2016年春季学期上线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成为我校第二个慕课课程,同时陆续在多平台上线供学生选修,也吸引了《百家讲坛》的编导向张敏发出节目录制的邀请。
“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插上了翅膀,使教学飞得更高更远。”张敏说,从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到运用课件的多媒体课堂,再到在线慕课教学,以及如今的混合式教学,他认为将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的最好模式是混合式教学。张敏指出,线上线下共同教学,既能发挥网络在线交流及时、信息量大的优势,同时又能通过线下耳提面命、答疑解惑、情绪感染让学生收获更大。
课前讨论,上课签到,课堂抢答,分享自己制作的课件,课后提交作业……学生们与张敏可以线上线下随时互动。2018年,张敏还采取“化堵为疏”的方法,把手机从“地雷”变成教具,开启“手机课堂”模式。手机对于课堂有利有弊,张敏分享主要经验是督促学生学习,教学工具始终是工具,最重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端正学生态度,增加学生兴趣。
“课堂上,张敏老师会联系当下热门情感话题来引导我们古今结合,课件上的知识点一下子‘活’了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余明珠说。
立足公共选修课培养兴趣、与时俱进的需要,从2002年至今,张敏每两年都会系统地整理更新《传统社会的婚姻家庭》课程资料,并且不断学习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他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日千里,改变的是‘教’与‘学’的方式,不变的是传道授业的使命和勤奋好学的追求。”
《英语演讲艺术》:快乐教学从线下走到线上
声情并茂地演唱英文歌曲,修改并朗诵经典的演讲片段,模仿各地人的口音讲英语,和学生握手交谈。3月20日下午,四号教学楼204教室,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周红兵一堂附加的《英语演讲艺术》公开课吸引了30余名学生前来听讲。

周红兵老师课堂
周红兵介绍,这节公开课是为了向学生们推广《英语演讲艺术》这门课。《英语演讲艺术》是我校商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学生的英语必修课,老师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采用全英语授课,讲述演讲的历史、意义、种类、技巧等方面知识与内容。去年8月24日,这门课的慕课首次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上线。
截止今年1月底,共有10647人参与学习,是目前该平台参与学习人数最多的课程。周红兵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趋势,《英语演讲艺术》的慕课从立项到上线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其中课程制作就用了一年,“但结果还是很让人欣喜。”
周红兵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快乐学习,在教学中,他十分重视学生们的反馈。
慕课开课后,他每日早晚两次登陆平台查看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动态,并对每一条消息做出回复。周红兵会把上课本身当成在演讲,结合学生的不同反应,会快速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他的课以英文授课为主,当发现学生接受有困难时,他便快速切换为中文授课。
“兵哥哥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他非常幽默,因为他,我喜欢上了《英语演讲艺术》这门课。”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魏锦荣说。3月20日,通识教育学院2018级历史师范专业的刘思月和姜慧敏特地从阳逻校区坐校车来到校本部,参加《英语演讲艺术》的公开课。刘思月说:“我原先并不认识周老师,但这节课,在欢笑中我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得到了启发与提升,我很感谢周老师。”
周红兵曾经获得湖北大学“学生心中的魅力教师”,他教的学生中,男生给他的爱称是 “兵哥”,女生给他的爱称是“兵哥哥”。他在课堂上唱歌、模仿、讲故事等表现常常会被学生录成视频,发布在社交软件上,往往收获好评。
当前,周红兵团队也在反复打磨《英语演讲艺术》的线上课程。素材更新迫使录制完成的慕课进行内容调整,比如,讲授“如何克服演讲时的紧张”时,周红兵将内容从5条增加到8条,团队对这段视频进行了3到5分钟的补充录制。学生不断变化也带来话题设置方向的更改,上学期学习这门课的学生大多来自人文学科专业,本学期则转变成理工科专业学生为主,所以团队全面修改了话题讨论的主题。
《法语说法国》:国内外教师互动式教学
“这是我们习主席出访英国时,英国皇室宴请习主席的菜单。”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湖北大学法语系教师邓毓珂用法语为在线学习的学生们讲述着法国人的一日三餐,这是我校公共选修课《法语说法国》的线上授课内容。
《法语说法国》是全校公共选修课,以法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线上课程8个章节,涉及法国文化中的饮食、动漫、时尚、宗教、政治等方面。由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张凌、邓毓珂等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在介绍法国文化艺术知识的同时教授基础法语。

邓毓珂老师线上教学图
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教学任务由10名教师负责,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穿插进行。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第一学期,《法语说法国》线上学习者数量就达到了17098人,同时被中国大学MOOC平台推至首页宣传。
此前,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了《法语导论》公共选修课,而备课方向主要针对法语专业的学生介绍法语专业的课程和技能培养等。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对法国文化学习的需求和培养兴趣,教学团队在2017年确定整体方向后,线上与线下工作双向进行,经过视频拍摄工作与后期制作完善,成功开设《法语说法国》。
邓毓珂介绍,根据课程第一章的主题“舌尖上的法国”,前往法国访学的法语系教师程晶在法国的街头、餐馆和甜品店进行现场采访并录成视频。校内的教师根据课程主题整理出“Anne老师游巴黎”系列视频,并配上汉语字幕,在课上分享给学生。
授课方式多样化后,团队教师深刻地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改变。“现在上课时能明显感受到学生比以前更活跃,当我问到有关法国的某些知识时,也有很多学生能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回答。这说明课程调整后更能适应学生对法语和法国文化的学习需求。”邓毓珂说。
“课堂上原汁原味的法语内容,让我对法国文化有了一个切身实地的感受,更激发了我对法语和法国文化的兴趣。”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新闻传播学类的石丽青说。
目前,随着《法语说法国》课程的进行,教学团队也在及时更新单词的发音、补充主题知识。邓毓珂表示,“我们团队这次准备参加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的评选,希望能走出湖大,走向全国,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打响湖北大学以及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