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招新时爆满 半年后退出一大半 拿什么留住你,我的大学生?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团 侯雅欣 张诗琪 编辑:鲜文涛 时间:2017-04-10 字号: 【大】 【中】 【小】

新学期来临,正是许多学生干劲最满的时候,而在本学期一开学,湖北大学一学生组织的某部门,有四名干事选择退出。面对如此不符合“新气象”的场面,该部部长王惜(化名)的惆怅都挂在了脸上,“一开始很惊慌,觉得是自己作为部长没有尽到责任,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退出”,王惜说,“从十名干事到剩下六名,即使部门工作仍正常开展,但凝聚力肯定降低了”。

惊慌的不止王惜一个人。孙瑶瑶(化名)是某学院学生会的宣传部部长。谈起自己的部门,孙瑶瑶只得苦笑。“学生工作太累”、“想好好学习”、“工作节奏和部长主席不合拍”……一个个辞职理由背后,是部员的纷纷退出,整个部门只剩下了孙瑶瑶这个“光杆司令”。“开学不到一个月,我们部门已经陆续退出了七个人”、“由于各个部门的人员不够,正常工作无法运转,所以必须额外招新”、“我在学生组织干了三年,看了太多‘半途而废’的例子”……每年下半学期,许多学生组织和社团都会迎来“离职”热潮。

近日,记者针对大学生加入学生组织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校内外收集回的230份有效问卷中显示,大学生对学生组织的兴趣极高,99.13%的大学生曾有参加学生组织的意愿,96.52%的学生都有过学生组织的经历。但也有过半受访者表示,他们曾选择退出或有过退出的念头。

新生热情高涨 学生组织成“香饽饽”

孙瑶瑶说,现在的惨淡状况,让她对半年前招新时的火爆场面“甚是想念”。

2016年9月,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食堂侧门,一字排开的招新帐篷前人头攒动,招新的学生组织被新生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咨询、拿表,好不热闹。“每个学生几乎人手一张报名表,有的人直接向所有的招新组织都要了一张。”湖北大学志愿者协会新媒体部副部长严涵回忆起招新时的场景,“军训时我们进入方阵宣讲、发传单,一千多份报名表一个下午就被抢光了。”

2016级心理学专业的黄贝萱就是众多 “表格收割机”中的一员,一开始她连着报名了记者团、学生会、社联、团委四个组织,“报名的时候,没想着能够都选上。想着多争取一点机会,只要能进一个学生组织锻炼一下自己能力都是好的。”黄贝萱说。

“广撒网的情况很普遍。”湖北经济学院校社团联合会前任副主席胡博瑞说,刚入大学,很多学生挤破头都想成为学生组织的一员,“当时我们光报名表就收到了883份。”他说。

这样的火爆,在调查问卷中得到印证,近9成大学新生认为学生组织平台大、资源广,不仅能锻炼能力,还能扩展交际圈。因为很多学生组织的目标群体是大一新生,迎新季通常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张梦琪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很多学生加入学生组织是在为“聘书”而战,“这种学生组织的工作经历有可能成为未来找工作的一个筹码。”

“新鲜劲”过去 成员纷纷打“退堂鼓”

面对火爆的招新场面,很多学生组织负责人表示“幸福来的太突然”。为了应对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多组织临时调整录用人数,满足报名者的加盟需求。

然而,仅仅半年,学生组织负责人们就得开始考虑人手紧张的问题。王惜的部门,是她所在组织里报名人数最多的部门,经过三轮考核筛选出来的10名优秀成员,一个学期就退了4个,这让她无法接受。部长部员一肩挑的孙瑶瑶也觉得一切来的 “猝不及防”,为了让部门工作运转,她只得凡事亲力亲为,还取消了部门原计划范畴中的聚餐和春游活动。

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曾有过退出所在学生组织的念头,能够从一而终的学生也只占四成。

武汉大学哲学院的刘一平(化名),就是退了所有学生组织群体中的一员,“我加了两个学生组织,每天的部门会、全体大会、紧急会议常常都让我‘带着盒饭上路’。”刘一平说,“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毕竟学生组织不是一个盈利组织,我们其实能为他们争取到的资源或荣誉都很有限,一旦新奇感消失了,就会出现退出的念头。”胡博瑞说自己也经常反思这背后的原因。王惜则认为,部门里琐事多,分工不明确,也会消耗成员的热情。

武汉大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彭非凡 (化名)认为,他身边一些退出的小伙伴,绝大多数都表示自己学业忙不过来或者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来自湖北工业大学2015级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的李晓雪,就是因为觉得大一时文艺活动参与太多,想回归学习,大二一开学就退出了院学生会文艺部。

问卷中显示,63.91%的学生认为“分工不明确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互相推诿塞责”是导致学生组织吸引力下降的一大原因,商学院大二学生张一哲 (化名),在前不久就选择退出了自己供职了一年的组织,她在自己写的一篇博文中提到,“在学生组织中,常常会强调集体感,所以我们会一个组织的成员在一起辛苦熬夜赶任务,不分你我。然而有时候,反而因为‘一家人’的概念而被绑架———明明不是自己部门的分内事,却要时常为其他部门分担压力。”

不乏幸运儿 好组织收获“铁粉”

也有很多退出的学生表示,一些学生组织的实际情况与报名时的期待不符,才导致他们热情减退。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生组织才留的住人?调查中,近8成受访者在“领导人具备亲和力、责任感和执行力”一栏中投票,这使它成为呼声最高的选项;“学生组织需资源丰富,能充分锻炼能力”居次席,也有超过7成的支持率。

“我们的组织就能满足这两点要求。”湖北大学爱天使工作室监管主席、2014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单文欢说道。爱天使工作室,是以特殊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大学生志愿者公益组织,利用专业知识,为残障青少年免费义务培训,不仅带出了世界冠军,还能自筹经费为团队成员进修深造创造条件,他们的志愿活动也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多赢局面让爱天使工作室赢得了口碑的同时,也锻炼了成员的专业实践能力。

“我们的志愿项目有特色,而且管理相对来说比较亲民,所以我们的成员招的进、留得住。”单文欢说,“在非必要条件下,我们能不开会就不开会。平时的入校服务等常规活动也会充分考虑大家的课表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一切活动以自愿为首要前提”。

跟爱天使工作室一样,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器乐团开学时也“躲”过了“退出潮”,来自该组织的曹婉萦就表示,“一般这一学期都是退部的高峰期,但以我们学校来说,凝聚力强的、有技术含量的组织一般没人退。像我们队,几乎没人退,大家都相处的很好,明年也打算继续留队。”

支招 学生组织应加强内涵发展

如何让学生组织有凝聚力和吸引力?湖北大学楚才学院学生会主席、2014级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唐宇聪认为,学生组织吸引力主要体现在“组织内部分工”和“目标实现程度”两大方面。他还补充,学生工作不能分工太细也不能线条太粗,每个成员都应有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且以分阶段的方式实施,保证团队的稳定。“学生组织的存在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其成员要什么,然后通过一些方式不断的满足它们,又刺激她们产生新的需要,实现利益与效益的兼顾。”唐宇聪说。

长期从事学生组织辅导工作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党委副书记、心理健康中心老师邵阡认为,学生组织的发展要依托学生本身,考虑学生真正中意、喜欢的是什么。学校也要给予引导,让学生组织注重内涵发展,让参与者各尽其才,乐在其中。同时,她也提醒参与学生组织的学生,加入学生组织要体现责任感,切勿进入功利化误区。

最新阅读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