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楚才学院暑期创新实践:多维育人谱写成长华章

来源:楚才学院 作者: 编辑:党宣 时间:2025-09-11 字号: 【大】 【中】 【小】

暑期,湖北大学楚才学院围绕“特色化、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性构建“高校协同、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课程与实践体系,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子成长成才搭建广阔平台。

课程体系创新:打造跨校协同课程体系

6月25日,学院启动暑期小学期,开设《创造性思维》《科研方法训练》和《成长励志》三门课程,清华大学等15位知名专家讲授24场前沿专题课程。课程内容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融合,将学术前沿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实现了“一课多师、协同授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副教授将清华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相融合,领衔设计了《创造性思维》课程,由张伟特副教授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等担任主讲。我校公管学院卿菁副教授以“理论奠基-方法训练-实践应用”渐进式教学理念,设计《科研方法训练》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吴丹教授、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弘毅学堂院长余振教授等多位专家联袂授课。《成长励志》课程邀请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和部队军官,开展多主题的励志讲座,给予学生莫大鼓舞。

实践平台创新:深化校际协同育人机制

暑期,学院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开展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两校资源优势,探索构建“多元协同、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利川市政府机关实习项目中,两校通过“政务实习+专题研学+读书研讨”的有机融合,打造了高层次实践平台。7月25日起,两校创新采用移动思政课堂模式,将44名优秀学子混编组成6个调研小组,到孝昌县开展实践调研。学生们与基层干部、返乡创业者、留守老人等多元群体深度对话,全方位把握乡村振兴实践脉络。活动期间,两校学生还开展了红色教育实践,在革命传统教育中淬炼党性、厚植家国情怀。

资源整合创新:搭建开放共享育人共同体

假期,学院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安排多名学生赴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通过企业参访、岗位实践、团队协作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孵化、研学设计等工作,初步构建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多元协同、开放共享的育人新生态。

在国际交流方面,楚才学院参与清华大学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共同开展LSE100夏季课程项目,组织学生参访牛津、剑桥等世界顶尖学府,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薛清凌深有体会:“通过与国际一流高校的交流学习,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思考问题。”

楚才学院通过暑期系列创新探索,初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多层次创新实践平台,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下一步,楚才学院将继续完善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多元化优质资源,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注入持久动力。

(审稿:朱小梅)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