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寻花访树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陈颖 编辑:邓银铖 时间:2025-09-16 字号: 【大】 【中】 【小】

春天写给大地的最后一封情书,是淡紫色的楝花。那是一个慵懒的午后,我坐在行驶的车中,车窗外的景色如流水般掠过。忽然,一抹淡紫混在几条明暗不同的绿色光带里闪过,尚不明晰的倩影却在我心头泛起难以磨灭的涟漪。当晚,我竟在《红楼梦》里读到:“楝花谢尽,花信风止,此时春光已老,夏至未至。”那一刻,仿佛被命运轻轻击中。

书里的花沾着油墨香生生挂上枝头,它的名字在我嘴里打着转儿,像入口的青柑炸开一股难言的酸涩,苦楝、苦恋……浪漫而短暂的春,像一场无疾而终的单恋。在离开之前,我私心想送你一串鲜妍的楝花,可惜楝树太高,我划破掌心也未能攀上。于是梦里都是它了,散落一地淡紫色的烟火余烬。

既遇楝花,就好好跟春天告个别吧,跟流动着绿意的河流湖泊、氤氲着花香的清新空气、鸟翅膀掀起的微微风息告别。这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相遇。

对花木的感知沿袭于我的童年。每一个春天,和爷爷奶奶上山挖笋,一路不停歇地问,“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草,这是什么树?”爷爷粗糙的手指会轻轻拨开杂草,露出藏在下面的小野花;奶奶则会弯腰掐一片叶子,放在我手心,让我闻那独特的清香。那时以为大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我也尚存着刨根问到底的稚气。

记得有一次,我在山坡上发现了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兴奋地跑去问爷爷。他眯起眼睛看了看,笑着说:“这是紫花地丁,又叫二月兰。你奶奶年轻时最爱采这个插在发髻上。”我采了一大把,非要给奶奶戴在头上。奶奶笑着蹲下身,任由我把花胡乱插在她斑白的发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紫色的小花在她发间轻轻颤动,仿佛回到了她的少女时代。

后来,我长大了,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花名,竟也像春日的楝花,零落成尘。直到某天,我带着两个小堂妹上山,她们仰着脸,指着路边的野花问我:“姐姐,这是什么?”——我愣住了。眼前的小黄花那么熟悉,名字却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小堂妹失望的眼神让我羞愧难当,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多么宝贵的东西。

我总觉得,每一朵花、一株草,甚至一块石头、一朵云,都该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它们也希望被叫出名字吧,被叫出那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被呼唤时会有特别的感应。

后来,在植物书籍和百度识图里,我开始重新认识那些童年的伙伴。才知道,奶奶泡水的车前草,在《诗经》里叫“芣苢”,古人唱着“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时,手里捧着的,或许正是我童年嚼过的那一抹微苦的绿。记得小时候咳嗽,奶奶总会去田埂边采些车前草,洗净后煮水给我喝。那苦涩的味道让我皱紧眉头,奶奶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块冰糖,“乖,喝了就不咳嗽了。”现在想来,那苦涩中分明藏着奶奶的温柔。

妈妈炒鸡蛋时爱加的益母草,在《诗经》里歌作“中谷有蓷,暵其干矣”。姑姑拿来编小狗的狗尾巴草,在《诗经》里歌作“维莠骄骄”。这些平凡的花草,原来都有着如此诗意的名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每个夏天被妈妈装进小罐子塞到书包里叮嘱泡水喝的金银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忍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叔叔栽在院子里的杜鹃花,亦是杨万里诗里的映山红。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如今离家千里,家乡的春天只剩零星的记忆——清明雨后的桐花落在青石板上,孩子们捡了去,裹上面糊,炸成金黄的吃食。那香甜的味道,混合着雨后泥土的芬芳,构成了我对春天最深刻的味觉记忆。而我站在异乡的校园里,只能从书页间,打捞一点故乡的花香。

但幸运的是,这次我不用再透过教室里蒙着灰尘还狭小老旧的窗子看春天了,因为春天不仅在泛着油墨香的书页里,更在我眼里、指缝、鼻尖、心头。每当我在校园里发现一株熟悉的花草,都会蹲下身,轻轻呼唤它的名字,就像呼唤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那些名字不再是冰冷的标签,而是承载着记忆与情感的符号,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故乡与他乡。

在这个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候,我学会了停下匆忙的脚步,俯身观察一朵花的形状,细嗅它的芬芳,记住它的名字。因为每一朵花都是大地的语言,每一株草都是时光的印记。当我们能够叫出它们的名字时,我们便与这片土地建立了更深层的联系,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更加丰盈。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奥秘——不是遗忘童年的好奇心,而是以更丰富的方式重新发现世界;不是抛弃故乡的记忆,而是带着这些记忆,在他乡开辟新的家园。就像那些随着季节更替的花木,在凋零与重生之间,完成生命的循环。

站在楝树下,看着淡紫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我突然明白,与其伤感春天的离去,不如记住每一朵花的名字,让它们在记忆中永远绽放。因为只要记得,就不会真正失去。

(作者系2024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

最新阅读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