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黄陂武湖武汉市农科院北部园区正式挂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莅汉受聘为入站院士。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将主要指导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进行主要农作物尤其是多倍体水稻的育种和研发推广,为该所提供科技咨询、人才培养等。何为多倍体水稻?多倍体指的是个体细胞中含有3套或3套以上的染色体。目前普遍种植的水稻,包括超级杂交水稻,都是...
金秋,收获的季节。昨日,袁隆平院士、谢华安院士、朱英国院士,以及全国100余位水稻育种专家,共聚湖北大学,研讨多倍体生物育种技术。由湖北大学、武汉农科院主办的这次研讨会,围绕“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主题,聚焦植物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生物育种最新成果,探讨水稻育种的前沿方向和应用前景,为武汉“中国种都”建设出谋划策。多倍体水稻未来可期通俗地解释,多倍体水稻,是在杂交水稻(二倍体)基础上,通过增加基因的...
湖北大学、武汉市农科院13日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6年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4日、25日在湖北大学图书馆思睿厅举行。本次论坛由湖北大学、武汉市农科院主办,武汉市农业委员会协办,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承办,武汉农学会、武汉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机构给予论坛大力支持。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聚焦植物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领域原创...
全国首个多倍体水稻育种技术在武汉研发成功,这项技术将使现有水稻亩产提高20%,还将使大米蛋白质含量提高30%,3年内这种“超级大米”将走向市民餐桌。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多倍体水稻的生物安全性好,它是水稻基因组的加倍和重组,不涉及生物安全性评价风险。多倍体水稻将是继袁隆平院士多年培育的“超级稻”之后,又一具有突破性的“水稻革命”。对此,袁隆平称:“水稻今后要取得大幅度增产突破,多倍体水稻的应用前景十分广...
人民网武汉9月25日电 (周雯)9月24日,2016年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举行,袁隆平、谢华安、朱英国院士等出席论坛,共话“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目前,武汉专家团队在多倍体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引关注,专家纷纷指出,多倍体水稻将是继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后,又一具有原创性的育种技术新途径,为21世纪人类解决世纪粮食危机提供新思路。“世界人口将从2011年的70亿增加到2050年的92亿,意味着粮食需要增...
本报讯(记者谯玲玲 通讯员陶虹)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昨日正式挂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受聘为特聘院士,指导该研究所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袁隆平说,将与武汉的专家团队共同努力,计划4年之内,也就是在他90岁之前,实现超级稻每公顷产量17吨。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由湖北(武汉)院士中心、省科协和市科协批准建立,计划3-5年内推广多倍体水稻种...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化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是大学办学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近年来,学院依托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该学科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世界排名前1%), 坚持科教融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协同高校、企业、地方、校内等各方资源“为我所用”,强化教学、科研、生产的相互...
长江网讯(记者 汤洁)近日,记者从湖北大学、武汉市农科院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16年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4日、25日在湖北大学图书馆思睿厅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聚焦植物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领域原创思想和最新成果,交流多倍体生物育种研发现状,商讨中国多倍体生物育种研发战略、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筹建多倍体生物育种战略联盟,以此推进多倍体生物育种,引领新的绿...
昨日,湖北大学、武汉市农科院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一项原创性育种新途径——多倍体水稻育种实现重大技术突破。9月24日、25日,袁隆平、谢华安、傅廷栋、朱英国等4位院士将会聚武汉,以“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为主题,举办高端论坛,研讨多倍体生物育种技术。 以湖北大学蔡得田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联合武汉市农科院、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公司,历经近20年研究,实现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重大技术突破:在国际上率先...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