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团 叶宛铧 温馨 邹晨羽)“多亏了这个村干部呀,解决了我家位置陡拉线难的问题,让我家拖延了好久的牵网线计划实现了!”8月12日,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谭伏奎来到湖北省秭归县时,长春村村民梅保国正通过新装的宽带网络与亲友聊天,村里的扶贫故事吸引了他。

8月4日至14日,化学化工学院“赴脱贫攻坚一线,看当代青年责任担当”实践团队分成五组,分别奔赴湖北江陵、贵州遵义等地,采用线下实地走访与云调研、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情况,近距离访谈基层大学生工作者,感悟当代青年责任担当。“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有很多大学生奔赴扶贫一线。我们希望能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将这些大学生工作者扎根基层的先锋带头精神、先进典型事例展现出来。”团队成员、2018级日语专业的龚若琳说。
在秭归县,谭伏奎访问了先后在沙镇溪镇长春村、郭家坝镇熊家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熊乔晓晖。谭伏奎了解到,熊家岭村是“十三五”规划扶持的重点贫困村,由于气候、地势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一直是当地的难题。驻村期间,熊乔晓晖带领村民积极探索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半高山猕猴桃产业。目前,熊家岭村共种植猕猴桃270亩,1年生药材当归、苍术等累计100亩,形成了“长有猕猴桃,短有中药材”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熊乔晓晖每月都会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不断增进与村民的感情,解除村民的思想疙瘩。熊乔晓晖告诉谭伏奎,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我会继续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和人民信任,更无愧于自己内心的满意答卷。”

此外,团队还前往湖北荆州马家寨乡长江村,探访通过“志智双扶”脱贫摘帽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毅,调研当地脱贫攻坚成果;线上对话扎根湖北恩施的湖北省“青马工程”优秀学员周安骏,了解他在基层成长的故事……“在这些基层大学生工作者的身上,我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并让我坚定信心要延续这种青年先锋精神。”走访结束后,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陈思蓉感慨。

据悉,该团队目前已走访基层扶贫大学生工作者8人,形成各类文稿报告累计一万余字,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