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团刘书颖 叶林 樊珂)新冠疫情期间,武汉的旅游业随城市一同经历了数月封锁。为推动疫情后武汉旅游经济发展,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铁”打江城·“游”感楚情实践团队,利用暑假进行了近三十天的调研,设计出武汉“地铁游”线路。

红色文化游线路
“疫情期间,我们迫切希望能利用所学来帮助武汉。而地铁是武汉的特色交通之一,那么能否依托地铁交通展示出武汉的形象,促进武汉旅游经济复苏呢?”201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刘炟思考着,“可以将武汉市特色景观与地铁线路相结合,设计出合适的‘地铁游’线路。”于是,由201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徐雪群、杨泽宇、刘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钟会、涂亚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欧阳金泽六位学生组成的“铁”打江城·“游”感楚情实践团队诞生了。

人文荆楚游线路
为给线路规划提供旅游意愿的数据支持,8月10日至12日期间,队员杨泽宇、钟会、刘炟、涂亚于在各自的家乡贵州遵义、福建龙岩、湖北十堰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最终显示,大比例的受访者游玩时在意出地铁口后行走的距离。

大学生青旅记线路
“有了这一硬性条件要求,在筛选出热门景点后,我们需要实现数字地图的可视化,以便游客按需求选择自己想要的路线。”涂亚谈道,“我们在图新地球(三维地球软件工具)中,以地铁站为原点,按500m、1000m、1500三个不同的距离建立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在ArcGIS(全面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选出符合条件的景点,再在excel中做出最后的整理,这是一个数据量很庞大的复杂筛选过程。”然而,团队中学习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成员只有一名,其余成员须在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软件用法。“从完全不了解到熟练掌握用法,真的很困难!但每个人都努力克服了。”徐雪群说。
随后,团队成员完成了对武汉景点的二次筛选,根据调查中了解的不同游客的多样需求,生成了红色文化游、人文荆楚游、大学生青旅记、夕阳红生态行、武汉一日游等共九条旅游路线。
8月25日,为进一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团队以身处武汉的队员为代表,选择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线路,行走18.9公里进行亲身体验。武汉地铁轨道交通四号线首义路是红色文化主题线路的始发站,它与积玉桥站、江汉路站、三阳路站、黄浦路站、二七路站共同串起了15个景点,中包括起义门、首义文化区、黄鹤楼、武汉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刘少奇故居、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等。在这条线路下,游客可根据兴趣自行取舍,在快捷便利的地铁交通网的辅助下瞻仰红色遗址。队员徐雪群还补充,她认为依据大数据以及专业软件设计出线路即基于地铁交通进行旅游线路规划是较为合理的,这有利于游客选择自己偏好的主题进行游玩,也能大大节约花在路程上的时间。
团队还采访了地铁湖北大学站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人员对疫情期间地铁停运情况、后疫情时期地铁安全措施变化以及乘客乘坐地铁出行各方面前后变化的讲解,他们对疫情给武汉地铁的具体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坚定了他们设计出自己的“地铁游”线路的决心。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8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欧阳金泽感慨道,“正是这次调研更让我感受到学以致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希望我们的努力成果真的能帮助到武汉!”
据悉,接下来“铁”打江城·“游”感楚情实践团队全体成员还将利用开学后的空闲时间,继续体验和完善其余八条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