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菁菁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趣味课堂】朗诵品文化、省博学知识 湖大教师深耕实践教学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团郑汉川 周薇薇 编辑:鲜文涛 时间:2020-11-24 字号: 【大】 【中】 【小】

课堂上举办朗诵会,将课堂搬入省博之中……在湖北大学各类课程中,教师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打造特色课堂,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上演朗诵会 考验学生实践技能

“听!他们来杀我来了!不要对我放箭,不要对我放箭,这箭矢曾是用来刺穿敌人胸膛的。”站在舞台正中央,用声音为观众还原数千年前商鞅变法失败场景,让听众感受当时商鞅悲壮心情的正是201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近日,该班学生结合朗诵艺术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朗诵会。

朗诵会由12个作品组成,类型丰富多彩,从豪气万丈、直抒胸怀的《将进酒》到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从毅然决然、慷慨悲壮的《商鞅之死》到轻松明明快、展望未来的《嗨,你们好》,从著名诗人流沙河撰写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到学生根据时事创作的《承继.出发》……班长王嘉宁感叹:“这次朗诵会唤醒了我们学习这个专业的初心,找回了只为表达内心想法而朗读的状态,更将班级凝聚在了一起,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

朗诵会现场 郑汉川摄

朗诵会结束后,同学们仍然停留在教室之中,为彼此矫正字音面貌,比较不同朗诵方式的情感表达效果,在角落的书桌旁还有奋笔疾书、跟据老师意见改写稿件的学生。

据授课老师陈雨坤介绍,朗诵艺术是201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方案新增的课程,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质量验收方法都还在探索之中。选择以朗诵会的形式结课,不只是对学生们综合能力的一次考核,更是深化实践教学的尝试。“我们坐在这里讨论如何将舞台展现得更好,探讨艺术的表现新形式,将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无疑是我们的幸运。”

将课堂搬入省博 从历史中领悟美学

半蹲着身体,将目光定在手机上,端详展品细节……11月10下午,站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十六节龙形玉佩前,新闻传播学院1801广告班别张珺对其制作过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这是湖北大学广告学1801班广告符号设计课的户外课堂,53位同学在何海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学习。

“这个衔接部分的玉环更像是用一整块玉镂空雕刻而成的。”

“对,也有可能是一圈沿直线分割后再镂空雕刻。”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别张珺发现这件玉挂饰采用分雕连接成型工艺,将五处玉料分别对剖,切而不断。这精妙的技艺令她连连点头,对艺术设计有了新的领悟。

何老师为学生讲解文物细节 周薇薇摄

“曾侯乙墓中文物上的图案有非常典型的楚风韵味,是很好的设计素材,同时还可以使同学们通过现场的观摩感受楚风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在此次户外课程中,何海涛引导同学门对楚风图案进行拍摄,并作为设计元素为后面的设计打基础。

该课程注重考察学习的方式,每周二下午进行理论课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取材生活,完成自己的作业。此前,何海涛也曾在课堂上以音乐《出埃及记》《野蜂飞舞》为素材,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各式各样的鞋垫以及一幅土家族的西兰卡普也被带进课堂。

何海涛介绍,无论是这次现场观摩还是平时的展示,都是为了让同学门对传统艺术文化有更深入的感受。“只有艺术才能滋养人的性灵,所以发现美,感受美才是最重要的。”

 


最新阅读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