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团龚书文)5月11日晚,在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高级记者耿毅来校,为2019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带来故事分享《灾难之中见证民族精神——我的汶川地震灾区之行》。

“回首我在地震灾区现场采访的12个日日夜夜,那些铭刻在心中的人物、画面和故事在我眼前一幕又一幕地闪现出来,令人终身难忘。”分享课伊始,耿毅回想当年在汶川亲身经历的人和事,用朴实的语调开启故事的分享。
耿毅梳理自己在地震灾区的一路经历,着重从“登上紧急军列,赶赴灾区现场采访”“乘直升机,穿越生命‘天路’”“小木岭大营救亲历记” “采访茂县空降第一人李振波大校”“走近我省志愿者,聆听感人的故事”“开展生产自救,军民一家亲”六个部分展开讲述。他详细谈了在“小木岭大营救亲历记”这次面临生死考验的采访经历中的感悟:“我深刻领悟到广大抗震救灾工作者尤其是解放军将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崇高精神,促使我下决心把这种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抗震救灾精神报道好,不辱使命。弘扬传承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当下彻底战胜疫情,也有现实意义。”
“当记者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耿毅在地震灾区现场承受了超常的心理压力,他牢记党报记者的责任,克服困难,把在汶川地震中发现的鲜活的、感人的故事报道出来。同时,他还从新闻写作维度分析了这些具体的新闻稿件,叮嘱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学好知识,在新闻实践中懂得变通,活学活用;多用动词,少用虚词,巧用逻辑关系连接上下文;注重用现场细节、吸引人的故事和朴实的语言情感打动人,传递正能量。

分享课最后,学生们积极与耿毅互动。“主流媒体在选择照片时会层层把关,通过采前会和编前会这种集思广益的办法来最终确定图片的刊发。” 耿毅就学生提出的“如何筛选灾难性报道照片”问题作答。针对问题“不同地方的媒体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同一件事”,耿毅以湖北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报道为例,告诉学生地方媒体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应多关注与本地区相关的人和事,讲述身边人的故事。
“耿毅老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新闻工作者,在现场一点一滴地寻找线索,扮演好了主流媒体、党报新闻记者的角色。”新闻传播学院老师张萱对此次分享课进行总结。
据悉,耿毅前往汶川地震灾区现场采写的新闻作品曾获湖北新闻奖二等奖、湖北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好新闻奖,还被评为湖北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工作30多年来,他的新闻作品13次获湖北新闻奖、省委宣传部好稿奖,3次获解放军报新闻奖。获全国党报舆论监督好新闻奖和湖北省舆论监督好新闻奖、内参好新闻奖共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