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优良家风家教调研之路。这个暑假,团队一行12人,前往了荆门、孝感、武汉等地走访调研,通过焦点访谈、一对一深度访谈等形式,调研新时代红色家风传承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
近年来,省内各市区大力开展家风建设活动,坚持培育与传承相结合,推进传统家风的现代转型,打造一大批省级家风家教实践基地,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落地生根。

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给藏族学生筑一个“武汉的家”、让家风在公益中传承、扎根田野潜心科研……调研前期,团队实地走访武汉大学体育部退休教师杨昌林、荆门市义工联秘书长严昌筠等4个荣获2020年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的湖北省优秀家庭,面对面探讨优良家风的内涵及意义。
85岁的杨昌林与妻子次仁德吉四十余年如一日关爱藏族学生,致力于为藏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培育优秀人才。子女赓续父母事业,如今也相继投身于援藏工作。
和谐、聆听、真实则是严昌筠营造良好家风的关键词,“这是我的功课,我也正在学习。”作为荆门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秘书长,23年的公益经历,让严昌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家风传承不是一个家庭的事。

“情系天路,携手援藏接力赛,医者仁心,默默献血二十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董毅和方敏,他们是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伴侣,也是接力援藏、抗疫的医生夫妻档;扎根“三农”事业40年,从事香稻育种和农技推广工作,与同事一道培育出了鄂晚15、广两优香66等18个水稻新品种,在湖北累计应用1800余万亩,为农民增收20余亿元,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农艺师毛惠民将孝心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与全国文明家庭的交流中,新时代优良家风是团队成员获取的关键词。这样的优良家风,一方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家国一体的思想,将“家”与“国”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引导青年群体接受好家风的浸润,自觉进行崇德修身的实践。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前往湖北省荆门市张文秋革命老人故居、孝感市许白昊革命英雄业绩展示厅等5个家风家教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基地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基地建设现状、发展方向、未来规划等。
少年儿童心向党,以童声歌颂百年辉煌;金银湖畔周末亲子剧场,在红色电影中学习百年党史……作为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武汉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开展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
公益积分集市、分享孝老爱亲故事、以家庭为单位的垃圾分类活动……湖北荆门市东宝区泉口街道浏河社区内很多活动都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今天,你积分了吗”也成为了社区的流行语。社区活动的举办,让居民的自律性、自觉性明显增强,家庭越来越和睦,邻里关系更密切。

实地调研后,团队成员深刻体悟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文明家庭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家庭故事汇、短视频、巡讲、宣传册、主题展等方式讲述感人家风故事,发表宣传稿件、公众号推文近20篇,“记小团在路上”官方微博号、抖音号也实时更新调研内容。
“到现场去、到一线去”是实践团队成员最大的感悟,也是他们的不懈追求。团队负责人左盈说,团队深入基层,寻访最美家庭,从精神传承中体悟民族大爱之情,感受无私奉献之心,学习敢为人先的大义精神,积极肩负起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