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必须明确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对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领域做出顶层设计、宏观谋划,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重要制度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方面,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如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筑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适应“互联网+”新形势,在面对西方各种文化思想的渗透,不同文化、价值观点的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自觉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还有,利用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思辨、接受新知识快的特点,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学生社会实践、业余活动方面教育引导学生。
其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师德师风的培育管理,培养广大教师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发挥教师作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作用。同时,也要积极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始终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第三,在高校科学研究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自觉区分学术研究中的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加强对高校组织的学术研究活动,讲台、讲座、演讲的管理。高校党的组织要增强学术领域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斗争意识,要坚持把握学术领域话语权、主动权、领导权。
第四,除了以上重要制度的安排之外,高等教育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还应该围绕如何扎根中国办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基本制度。
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我们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高等教育制度化建设的问题。把党对高校的领导、党和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示落到实处,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保证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到位,让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体现为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体现为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优势。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制度制定与执行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此,高等教育战线的领导干部,要在正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强化制度执行意识,认真执行相关制度。要维护制度的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提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以特殊、例外、特色发展等为理由,选择性地执行,甚至在执行中搞变通,更不能在关涉办学方向、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丧失原则、失去底线。
(作者:谢红星,系湖北大学校长、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3/31/nw.D110000gmrb_20200331_2-13.htm?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