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写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发表了这样的感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在雷锋逝世50周年之际,现时代的我们该怎样去理解和践行雷锋精神?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雷锋精神就会焕发出不同的特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助人为乐;七十年代的爱憎分明;八十年代的钉子精神;九十年代的爱岗敬业。经济多元化是现时代的最显著特征,从经济的多元到认识的多元,以致行为普遍浮躁,道德逐步异化,人人彼此冷漠,由此就出现了十余人围观“小悦悦”、扶助摔跤老人需事先发表声明的社会异象。针对这一异象,在雷锋的家乡——湖南省委书记周强道出了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精神的最大特征就是爱与奉献的精神。”
在22年短暂的生命中,雷锋始终胸怀大爱,微爱践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岗位,“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就是雷锋胸怀的大爱;帮助别人送东西,帮助迷路的孩子回家,帮助陷入困境的群众解决困难,扶老人过马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就是雷锋天天在践行的微爱。正是他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微爱就变成了大爱。
大爱无疆,微爱暖心。只有心怀大爱,微爱才会时时刻刻缓缓流淌;江不拒细流,海能纳百川,微爱虽小,但持之以恒,终能成其大。只要让爱如涓涓细流不舍昼夜,师生友爱,敬业爱岗,爱校爱家,我们的校园才会真正成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