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社会各界广泛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以下简称“全教会”)的背景下,我校师生也以主题党日活动、班级讨论、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学习全教会精神。近日,机关党委发展规划处与合作发展处联合党支部结合部门工作性质和职能,以主题党日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专题研学全教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探讨热点问题,启发工作思维。现摘编他们的学习体会以飨读者。
抢机遇——乐学善用教育政策创新发展
全国教育大会是新时代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改革新理论新实践新成果,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构划蓝图、部署战略。
支部书记邵士权从学校发展战略、深化改革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学习好、运用好大会精神对学校抢抓机遇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教事业与经济发展一样具有要素驱动、效率驱动以及创新驱动等策略,对湖大来说,在体制机制方面抢先一步乐学善用教育政策、改革导向不失为一种新路径。他说,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0年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教育政策都主导了若干重大教育发展实践,也实现了一批高校的华丽转身。“本次全教会高举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旗帜,印证了十九大指明的高等教育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这一未来方向,这个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
遵规律——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
发规处龚婧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离不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点,高等教育的文化属性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理论依据,建设高等教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要凸显民族实力和特点,不能事事学别国、处处仿他校。
发规处晏妮同志认为,在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我们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教育问题,把握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成功之法。
破困局——直面顽瘴的胆识,直达病灶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并深刻阐述了国内高校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发规处袁建军同志结合分管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工作实际谈到,学校在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提质进位百强总体目标进程中,不断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缩小差距?如何迎头赶上?每一个心怀忧患意识、具有责任担当的湖大人都在苦苦探寻答案。
他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仅是解决当下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下滑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着眼未来、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十二五”中期开始,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借力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去诊断制约学校发展的顽瘴痼疾,试图寻求一道直指病灶的良方,破解困局,引领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与学校发展密切关联的核心竞争力指标和与学校排名进位休戚与共的核心指标仍显步履蹒跚。袁建军认为,本次全教会的重要精神将对我校的改革发展发挥有力的引擎作用。
回本真——克服“五唯”,依托“三大主体”办教育
全国教育大会正逢第34个教师节,意义非同寻常。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金梅同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服务“三学”的理念,她认为,此次习总书记讲话对高校依托“三个主体”办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主体是学生,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第二主体是教师,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力军,是潜心教学、培育人才的排头兵。第三主体是教育管理者,要树立好“服务学院、服务学者、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开展工作。
高桂林同志则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他说,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现象一直被社会诟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坚决克服这些顽瘴痼疾。只有克服了“五唯”现象,才能真正做到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
许媛同志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全校教师以德立身、以身施教,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显格局——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指南。
对于教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邵士权同志认为,关键要在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体系上下功夫。他说,“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不是新词,但以前都是在技术、局部或学段上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地推进实践。本次全教会所要求的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系统、协调的现代化体系。我们要学习领会和践行全教会精神,就要建立新的现代化发展格局,摒弃那种零星、偶然、碎片式的现代化尝试。
曹晶同志认为,积极践行全教会精神,高校管理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提升道德修养,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切实用好“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学言学语”这三种语言,提高能力,学以致用,服务“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