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月14日,由文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办的湖北大学第一届诗词大会精彩上演,此次活动旨在增进学校读诗氛围,让古诗词重回日常生活。解说嘉宾、文学院教授童向飞说:“诗词是语言文字的‘敢死队’,我常沉醉于古典诗词的精炼表达中。”
诗词大会是“书香校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北大学以“书香琴园 文化育人”为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校园阅读活动,引导师生徜徉书海沐浴书香,促进了师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了师生的文化修养。日前,在 “2015-2016年度全省全民阅读评先争优活动”中,湖北大学被评为“十佳书香校园”。
线上线下 书香满园
4月18日晚七点,小礼堂座无虚席,北方昆曲剧院《牡丹亭》专场演出正在隆重上演。文学院老师黄斌和他“沙湖昆曲研习小组”的学生也来到现场欣赏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传奇。
“沙湖昆曲研习小组”成立于2012年4月,每学期周日上午,黄斌都会教授昆曲演唱,参与的学生也从本院学生,扩大到慕名而来的各高校昆曲迷。大家一起钻研《浣纱记·寄子》《宝剑记·夜奔》等曲子。黄斌还在每周五晚上与学生们聚在一起,研读经典书籍,吸引了很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留学生的参与。
在湖大,像“沙湖昆曲研习小组”的师生读书会并不鲜见。近年来,学校先后指导组建读者俱乐部、司南剧团、国学社、民族文化与精神研究协会、人文讲坛、海路文学社、SOMA英语话剧团等10余个读书类社团,鼓励师生以书会友,通过社团活动引领读书风尚。
书香气息浓厚,遍地都是天然读书室。沙湖墨韵文学社社员偏爱在图书馆前的草坪上交流读书心得。从张爱玲、徐志摩到郁达夫,每周一个阅读主题。大家围坐一圈,轮流谈读书收获,相互争鸣。
各种讲座更是层出叠见,各领风骚。思睿讲坛、人文讲坛、问津大讲堂、“书香琴韵”大讲堂弘扬人文精神;“青春干部沙龙”、学工“求是讲坛”提升干部业务素质;“728会客厅”“爱智讲坛”“材料论坛”“教苑讲坛”等专业类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除了线下,线上读书活动也精彩纷呈。湖大官方微博微信共同推出 “读书在湖大”“晒借阅书单”“聊聊日常和读书”等活动,微博话题“湖北大学冰书挑战”阅读量达到7.7万人次。
电子阅读正在引领大学生阅读新风尚。走进湖北大学图书馆一楼,只要扫码lonidc图书馆手机阅读平台,便可下载书籍,轻松获得馆藏资源。学校还开通了“有声数字图书馆”,师生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随身听、随身读。
制度保障 营造氛围
读书活动百花齐放,离不开健全的顶层设计。近年来,学校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活动体系、服务体系等“四个体系”,引领校园阅读风尚,培育师生阅读良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完善组织体系。学校成立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校党委书记尚钢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形成了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党政工团协同推进的组织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先后出台《湖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湖北大学理论学习月度安排制度》等一系列关于教育学习的规章制度,在全省高校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若干意见》,将“开展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组织”纳入考评体系,为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除此以外,学校通过发布《阅读指数报告》,通报单位(个人)学习时数,公布学生借阅量排行榜等“倒逼式”评价方式,有效促进各个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主动自觉抓学习、勤读书。
4月21日,湖北大学第六届“大学生创意读书节”暨“阅读武汉·筑梦武汉”阅读活动启动,10名本科生、5名研究生和5名教师获得年度“读者之星”,另有5名老师获评中文图书“荐购之星”。
完善活动体系。学校主推“四大系列主题阅读活动”,融教育于读书;常年举办“十大阅读活动”,在阅读人群、阅读时间、阅读形式等方面实现全覆盖。
完善服务体系。长年向社会大众提供资源服务、志愿服务、文化服务,确保校园阅读活动辐射社会。
创建品牌 文化育人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元业说,“书香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自全民阅读开展以来,学校先后两次获得“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荣誉称号并获评“湖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书香琴园 文化育人打造校园阅读文化活动品牌”项目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读书在湖大”已成为湖北大学文化名片,持续助力学校文明创建工作。
在湖北大学第一届诗词大会中,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覃小川所在团队获得团体亚军。诗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古诗词不仅给我带来了诗意的审美体验,也给了我很多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有诗词相伴,美丽如斯。”
体育学院教师余晓慧曾连续三年位居图书馆借阅榜榜首。每周,余晓慧都会去借阅经典的散文、随笔,“书是一种需要被分享的‘美食’。它会让‘土豪’成为‘贵族’。”
个人读书在于滋养个人心灵、提升文化素养,学校对读书活动的引导、对读书氛围的营造,就是对文化品牌的建设。
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是通识教育学院文化品牌项目。通过以读书节为抓手推进通识教育,学院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33届武汉国际楚才作文竞赛中,学院共有47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比赛,参赛人数占全校参赛总人数的一半之多。
在第六届“问津大讲堂”优秀学生主讲人评选活动中,共有1724人报名,占该院总人数62%,撰写文章数量582篇。“学院‘师生共读,快乐成长’的读书之风已然形成,全员阅读已成为师生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和自觉需求。”该院党委书记李本义说。
琴园书香,香飘四方。全民阅读不仅是学校文明创建工作中一抹亮彩,而且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措施。4月21日,副校长王世敏带队赴宜昌市兴山县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校图书馆向黄粮中学湖北大学爱心书屋捐赠图书200册。自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面向省内中小学、普通农民工捐赠书籍,湖北大学爱心书屋已成立26个,总计捐赠图书3.8万余册,折合人民币86万余码洋(关于图书定价的专业术语)。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义工队,成立9年多来,60余次深入社区开展爱心义工活动,特别是他们创办的“社区居民大课堂”,定期为居民们举办他们感兴趣的专题讲座,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红灿介绍,学校今年将响应 “2017年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号召,继续推进“书香琴园 文化育人”阅读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课堂、深入寝室,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风尚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