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术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加快构建“顶天立地”的中国特色伦理学

来源:中国社科网 作者:吴楠 编辑:吴珊 时间:2021-03-31 字号: 【大】 【中】 【小】

20世纪上半叶,伦理学在中国起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伦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伦理学成为哲学的八个分支学科之一。20世纪90年代,伦理学成为哲学学科中发展最强劲的分支学科。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伦理学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形成了包括基础学科、主干学科和应用学科在内的完整学科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为更好地研究伦理学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第142期论道·名家讲坛,与会学者围绕“新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与未来”的主题,各抒己见。

中国伦理学的四次转向

据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江畅介绍,从20世纪初起,中国伦理学开启了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进程,其间经历了四次转向:从坚守传统转向就教于西方,后转向就教于苏联,再转向就教于西方,最后又回头就教于中国传统。在经历了四次转向后,中国伦理学再次回归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这次转向着力打破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和中国传统伦理学之间的壁垒,将我国的伦理学研究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沃土中,从而使古老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真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绽放出青春和活力。他建议弘扬传统伦理学中对当代社会有益的部分,摒弃其中对当代社会有消极影响的部分。

我国伦理学学科的建立、发展与完善,与新中国道德建设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义芹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德法并重。河北经贸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莹也持同样观点。她谈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规范、党内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要体现社会价值导向、伦理精神。

据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小锡介绍,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发展史研究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我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中外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律,并力图揭示中外伦理学发展史上的异同,自觉融合中外伦理学理念。

坚持多学科交叉研究

近年来,不少学者关注伦理学学科的边界问题。对此,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萍认为,“伦理实体”是一个变化的历史实体,无论是知识还是学科,都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自身认识的结果。随着客体的不断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人类改造世界的不断深化,学科间的壁垒必然被不断打破。伦理学作为研究以天人物我之间关系为指向的、追求善的学科,最具有相互联系的旨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伦理问题,不仅不是侵染,而恰是知识、学科发展的突破和方向。伦理道德发展研究必须坚持开放的伦理精神,才能发挥伦理学在社会与人类生命安顿中的基石作用。

在江畅看来,伦理学主要是从道德的层面来研究人类及其与社会、宇宙之间的应有关系,但其研究与道德社会学不同。道德社会学所研究的通常是研究者所在社会范围内的道德现象,其成果主要适用于该社会,而伦理学也可以研究某个特定社会的道德,但主要是研究整个人类的道德,其成果适用于整个人类。此外,针对应用伦理学独立于理论伦理学的倾向,江畅谈到,应用伦理学是一门运用理论伦理学的原理研究和回答各种现实问题的应用性伦理学学科,它是以理论伦理学为前提的,丢掉了理论伦理学就谈不上应用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并不是理论伦理学的简单应用和推广,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学术研究。

王小锡表示,伦理学学科是研究人的完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类关系)和谐协调以及道德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是一门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顶天立地”的学科。伦理学研究既要有哲学思维,也要有实践思考,离开了哲学思维,伦理学没有深刻理论依据;离开了实践思考,伦理学没有根基。伦理学研究尚需进一步抓好“顶天”和“立地”之两头,衔接好“顶天”和“立地”之逻辑关系,以免造成理论没有根据、现实没能升华的局面。

中国伦理学的未来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中西方均产生了十分丰富的伦理思想。王小锡表示,未来我国伦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促进中西伦理思想的交融。只有做到这一点,我国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才能实现国际领先。他希望伦理学研究者进一步走进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全面、系统、正确地理解经典作家及其思想,并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导下,客观科学地把握西方学者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精华。此外,伦理学研究者还应走进社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切实了解和认识现实社会问题,用伦理学学科视角及其理论分析方法真正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杨义芹认为,面向未来,伦理学研究者应关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和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话语的“国之德”。要凝练形成伦理价值共识,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最根本的来源是价值共识,这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根本任务,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

新时代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美德论与规范论的融贯共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淑芹表示,美德论、义务论、契约论、功利论都只是解决了道德的某一方面问题,任何道德理论都难以一统天下;不同道德群落道德旨趣的差异性需要不同的道德理论给予针对性支撑。她认为,美德伦理学是一种精英道德学,它所主张的“人自知如何做正确事情”的美德生成逻辑,较为适合具有道德自律能力的优良个体。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则需要借助社会道德教化及自身的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而培育良好品行。契约论、义务论与功利论的规范伦理学,恰好对于普通大众道德的后天培育具有理论优势。

伦理学与文化关系密切。李萍提到,伦理学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伦理学研究者应站在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思考问题,在深刻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智慧、更前瞻的勇气,给人类文明进步带来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zx/bwyc/202103/t20210331_5322927.shtml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