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集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在新时代,虽然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仍需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以应对时代主题,破解时代难题,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一、坚守首创之心,应对时代主题
首创精神,“敢”字当先,创新为核。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是彻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十月革命的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敢为人先,勇立潮头,黑暗之中探索光明之路,乱世之下传播马列主义,在上海石窟门和嘉兴南湖红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宣告中国的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和平发展时代,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伟大转变,正以昂首挺胸的精神面貌向“强起来”大步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进步、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固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落后只能挨打。对此,中国近代百余年的历史已经做出强有力的佐证。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表明,只有在实践中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才能不断推动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事业向前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使党从石窟门、南湖,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全中国,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革命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建设的党。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打破了资本主义“唯市场”,社会主义“唯计划”的禁锢,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解决了人民群众困扰已久的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带领中国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风采。
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共产党必须继承和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秉持建党的首创初心,有敢于突破前人的勇气和智慧,自觉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不断与时俱进,自我革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巨轮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二、坚定奋斗之魂,破解时代难题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融入了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血液。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在推动社会发展、处理社会基本矛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尊重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反映在共产党人身上,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定信仰,上下求索,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
“中国革命的航船是在惊涛骇浪中到达成功的彼岸的,中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航程同样不会一帆风顺。”在革命年代,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推翻“三座大山”,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此,无数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不畏牺牲,勇往直前,谱写了一首首壮烈的革命史诗,描绘出一幅幅恢弘的红色长卷。建国后,面对久经战乱和一穷二白的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书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集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荣发展。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勇于破解时代难题,积极处理社会矛盾,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面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没有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勇气,没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居安思危,处盛虑衰,以强大的政治定力、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三、牢记奉献之本,书写时代答卷
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信念。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熏陶,而且在灵魂深处还浸润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深刻诠释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契合,高度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敢于同剥削阶级作斗争,勇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党和人民的关系好比舟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通往共产主义彼岸的巨轮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毛泽东曾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问题指出,只有依靠“民主”才能打破历史周期律,“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惟其如此,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我们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七十多年来,我们党经受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矢志不渝地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定不移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默默为人民奉献一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中共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宁可在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也坚决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湖北和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凝聚力量,组织数万人医疗队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动员各省市募集物资支援抗疫一线;各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密切联系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地坚决打赢这场战“疫”,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抗疫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世界瞩目,是我们党向人民递交的新时代答卷之一。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是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忠诚于民,敢为人先,奋勇拼搏,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作者: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分中心主任、研究员 谢红星)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theory/2020-11/23/content_34392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