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湖大师生采用“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方式,推动线下线上融合联动,聚焦脱贫攻坚、防汛巡险、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实践活动。我校多支实践队伍、数千名学生走进基层、深入乡村,学真知、长才干、强本领,以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之花在实践中绽放。
湖大学子探访扶贫大学生村官
扎根基层献初心 无悔青春担使命
“多亏了这个村干部呀,解决了我家位置陡、拉线难的问题,让我家拖延了好久的牵网线计划实现了!”8月12日,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谭伏奎来到湖北省秭归县时,长春村村民梅保国正通过新装的宽带网络与亲友聊天,村里的扶贫故事吸引了谭伏奎。
8月4日至14日,化学化工学院“赴脱贫攻坚一线,看当代青年责任担当”实践团队分成五组,分别奔赴湖北江陵、贵州遵义等地,采用线下实地走访与云调研、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情况,近距离访谈基层大学生工作者,感悟当代青年责任担当。“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有很多大学生奔赴扶贫一线。我们希望能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将这些大学生工作者扎根基层的先锋带头精神、先进典型事例展现出来。”团队成员、2018级日语专业的龚若琳说。
在秭归县,谭伏奎访问了先后在沙镇溪镇长春村、郭家坝镇熊家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熊乔晓晖。谭伏奎了解到,熊家岭村是“十三五”规划扶持的重点贫困村,由于气候、地势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一直是当地的难题。驻村期间,熊乔晓晖带领村民积极探索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半高山猕猴桃产业。目前,熊家岭村共种植猕猴桃270亩,1年生药材当归、苍术等累计100亩,形成了“长有猕猴桃,短有中药材”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熊乔晓晖每月都会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不断增进与村民的感情,解除村民的思想疙瘩。熊乔晓晖告诉谭伏奎,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我会继续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和人民信任,更无愧于自己内心的满意答卷。”
此外,团队还前往湖北荆州马家寨乡长江村,探访通过“志智双扶”脱贫摘帽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毅,调研当地脱贫攻坚成果;线上对话扎根湖北恩施的湖北省“青马工程”优秀学员周安骏,了解他在基层成长的故事……“在这些基层大学生工作者的身上,我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并让我坚定信心要延续这种青年先锋精神。”走访结束后,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陈思蓉感慨。
据悉,该团队目前已走访基层扶贫大学生工作者8人,形成各类文稿报告累计一万余字,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
结合专业暑期实践
湖大学子初尝“直播扶贫”
“恩施富硒小土豆,九块九三斤,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还能贡献您的一份爱心,点击下方链接下单吧!”8月24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刘湘琳、张志颖化身“带货主播”,借助抖音平台进行直播,直播吸引了500余人次观看,获2万+点赞,共销售土豆100多斤。
受疫情和洪灾的双重影响,今年不少农户面临收成不佳及产品滞销的困境。在国家的鼓励下,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扶贫的方式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就此,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自发组建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着眼于疫情背景下消费扶贫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深入基层探究“直播扶贫”的可行性,志愿帮助恩施州巴东县的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实践团队联系到了“巴山恋”土豆品牌创始人李小锋。5年前,他回乡创业,从零开始,创办了“巴山恋”土豆品牌,利用抖音、淘宝等直播平台销售土特产品。不到一年时间,从一个人在直播间自言自语,到成为拥有43000名粉丝的直播红人,李小锋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让土特产走出了大山。
受李小锋启发,实践团队决定亲身尝试直播扶贫。没有补光灯、没有收声话筒、没有支架,同时受天气影响,团队三次转换场地。在简陋的场景布置下,刘湘琳、张志颖两人凭借一部手机完成了长达2小时的直播。
让团队成员意想不到的是,直播吸引了500余人次观看,很多湖大学生和家长也来到直播间支持活动。“小土豆买来可以怎么做?”“为大学生主播点赞”……网友们在评论区与主播进行互动,还有人一次性下单了15斤土豆。
“流量是直播效果的基础,在锋哥的指导下,我们还准备了小视频引流,扩大粉丝基础。”张志颖说,自己虽然在专业课上学过直播,但还是第一次尝试带货,一想到自己的表现会影响产品销量,有压力更有动力。
“土豆收到了!炕着吃口感很好!”两天后,客户收到土豆,给实践团队发来了反馈,还配上了精心烹饪后的美食图片。
“看到有人下单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我们的力量其实很薄弱,但是能帮助农户也很开心,我们希望通过实践带动更多人关注直播扶贫。”刘湘琳说。
直播结束后,实践团队将直播所得的全部收益,通过支付宝捐给了“关爱农村贫困老人”公益项目。在直播宣传过程中,武汉负责社区团购的志愿者与团队取得了联系,表明了想与当地农产品基地建立长期合作的意向,目前双方正在洽谈中。
积极投身爱卫
通识学子“硬核”助力疫情防控
今年暑期,通识教育学院的学生们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深入农村、街道、社区等场所,采取爱国卫生宣讲、食品安全监督等多样形式,积极参与“扫天下”公共爱国卫生运动创建活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的国宝’。”2019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曾怡在社区居委会宣传时,为居民详细讲解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和意义,强调了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对防控鼠疫、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重要性。
2019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陈紫慧则自制了湖大版爱卫宣传单,主动向社区居民科普了防疫知识。“为了照顾周边的老年群体,我会用方言为他们通俗地讲解当下的疫情形势,同时提醒他们要增强防范意识,严格遵守防疫准则。”
清扫道路垃圾、擦洗街道栏杆和布告栏、清除建筑物上的小广告……201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余岳涓积极参与到活动来,以实际行动为“清洁美丽家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十堰市正好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社区里掀起了卫生打扫热潮。”余岳涓介绍。活动结束后,她还联合当地其他社区的志愿者,购买矿泉水分发给清洁工人们,感谢他们在炎炎夏日为街道卫生整洁的辛勤付出。在经过访谈调查后,余岳涓意识到,卫生工作单靠清洁工人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居民都应积极参与社会卫生治理,进而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了守护当地居民“舌尖上的安全”,2019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钱曼凌加入到了东莞市市场监督局和餐饮协会的志愿者队伍中,挨户检查营业执照、健康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食品卫生证件,并督促店家尽快办理缺失证件。此外,他们还对沿途的违规垃圾桶、不合格设施等进行了整改。钱曼凌说,经过督促整改,许多店家都加强了店内的卫生管理,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当地居民的用餐好评率也有所上升。
据了解,此次“扫天下”公共爱国卫生创建活动是通识教育学院“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暑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自7月22日正式启动后,实践团队围绕“爱国是核心、卫生是根本、运动是方式”的主题内涵,结合疫情防控等实际情况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行动,吸引了1592名学生自愿参与其中。
边巡险边调研
00后大学生防汛一线构筑“青春堤坝”
8日15日,湖北洪湖连日放晴,2019级环境工程专业李文杰悬着的心总算落下。这位00后大学生不仅参加了家乡的防汛工作,在一线值岗了一个多月,还组建了一支社会实践队伍,调研当地的抗洪情况。尽管实践已结束,但关注家乡的气象与汛情,仍是李文杰每日的必修课。
今年夏季,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洪湖水位增高,致使多处农田、民房被淹,汛情格外严峻。对此,李文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一看到防汛志愿者招募的信息,他当即决定报名。
在参与防汛工作的同时,李文杰还号召同班的3名同学,组建成社会实践队,实地考察洪湖的防汛情况,记录真实的抗洪工作及一线防汛人员的英雄事迹。受汛情影响,原定的调研时间推迟。李文杰决定先行动身,值守堤坝的同时,开展前期调研:冒雨在泥泞的河堤上巡查,整理抗洪救灾资料、拍摄记录防汛情况……7月30日,全员到齐,巡险成了团队的实践工作之一。酷暑之下,队员们跟着巡堤人员绕着近8公里的段面查险。由于部分路段泥泞湿滑,队员们一不小心就摔得满身泥。一趟巡查下来,他们已是满身泥水、汗流浃背,脚上甚至磨出了水泡。但闷热的天气和繁重的调研任务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在调研中,没有任何人有过怨言。”李文杰说,“防汛人员身上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守护家园的精神,让我们十分佩服。”
此外,团队还前往洪湖市螺山镇群众转移安置点,为受灾村民打扫卫生,与乡亲们聊家常,调研安置点医疗配备、物资发放等工作情况;在撮箕湖防汛哨所内,队员们对话指挥人员、水利专家,搬运沙袋,巡查堤坝;在洪湖围堤三八湖垸,团队走访女子抢险突击队,用图文、视频记录下“巾帼”们的防汛风采。
调研过程中,李文杰和队员们还宣传报道了防汛典型事迹,在团队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少大学生也闻“汛”而动,积极投身防汛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