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刘志洪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J. Am. Chem. Soc. 上发表题为“Breaking Through the Signal-to-Background Limit of Upconversion Nanoprobes Using a Target-Modulated Sensitizing Switch”(通过目标物调控敏化开关突破上转换纳米探针的信—背比限制)的研究论文。刘志洪教授和李贞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湖北大学为合作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
近红外激发、反斯托克斯发射的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UCNPs)具有光稳定性好、光学穿透深度大、生物样品背景信号低等优点,基于UCNPs的上转换荧光探针已成为生物医学分析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然而,上转换荧光探针的响应信—背比低仍是该领域的瓶颈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该方法的发展与实际应用。基于此,刘志洪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响应模式的全新探针构建思路,大大提高对目标物响应的信—背比,突破现有上转换荧光探针领域所面临的困境。由此构建的上转换荧光探针的信—背比较传统上转换荧光探针(信—背比通常小于10)有显著提高,可达近30倍。基于此原理,构建了用于检测细胞、组织和活体中谷胱甘肽含量变化的上转换荧光探针。
刘志洪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上转换荧光分析方法的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上转换荧光分子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面功能化新策略,建立了一批适于复杂生物样品体内、体外分析的快速、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方法和探针,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可望为生物医学检测带来革命性的变化”(Nano Today,2012,7,532)。近5年来在JACS (3篇)、 Angew Chem Int Ed (3篇)、Chem Sci (3篇)、 Anal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SCI他引逾2000次。
J. Am. Chem. Soc. 是化学领域里国际上最权威的研究型学术期刊,影响因子1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