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3日,由湖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核心词研讨会暨上古汉语词汇研究学术会议在校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二十多所高校的近60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与会交流研讨。

湖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志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树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鹏飞教授主持。
刘志洪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湖北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发展历程,中文学科在语言研究、辞书编撰和中国文学研究等领域的突出成果,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积极贡献。他强调语言学研究者应肩负起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历史职责,期待本次研讨会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该领域研究再上新台阶。
黄树先教授在致辞中梳理了核心词研究的发展脉络,指出核心词研究从早期聚焦上古词汇语义溯源与文献考证,逐步拓展至跨语言比较,并开始深度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既是对过往研究的传承,也是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期待与会学者深挖传统典籍,筑牢词汇史研究根基,推动核心词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他鼓励青年师生探寻新视角、运用新方法,为语言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研讨会共有六场大会报告,分别是河南大学张生汉教授的《说“汛”》、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的《古书“以文害辞”例说》、华中科技大学程邦雄教授的《郭店楚简里的几个“对”字》、中南民族大学邵则遂教授的《“自喜”等一词两解》、首都师范大学黄树先教授的《比较同源词义例释——比较同源词义研究之三》和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何丹律师的《语言学与知识产权研究》。同时,会议还设置两个分会场,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八场小组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汉语及汉藏语核心词研究”“词义比较、词汇类型学研究”“上古汉语词汇研究”“核心词与国际中文教育”“核心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现代技术研究”等多个主题展开为期一天半的研讨。

为鼓励青年学者与研究生积极投身核心词研究领域,本次研讨会还特别设置了优秀论文评选环节。会议共遴选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论文50余篇,最终评选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5篇、三等奖论文7篇。张生汉、汪维辉及邵则遂三位教授为获奖研究生颁发奖状。
闭幕式由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宝安主持。张鹏飞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对研讨会的研究质量和学术争鸣给予充分肯定,并表达对核心词研究在未来持续深耕、成果更丰的期待。
(审稿:胡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