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湖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湖大 > 正文

【湖北日报网】高校“男神”教师与大学生分享 “斜杠青年的注释是奋斗”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韩晓玲 编辑:赵傲雨 时间:2018-12-18 字号: 【大】 【中】 【小】

网络流行语“斜杠青年”,指的是有多重职业或身份、有多种能力和才华的年轻人,因为介绍他们多重身份时往往会用到斜杠。12月15日晚在华中师范大学,两位高校“男神”教师以各自经历,生动地告诉大学生们:“斜杠青年”的注释是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该校“大学生乐读”项目的学生主持人为全场师生介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靳奇是老师/演员/主持人/钢琴家,湖北大学文学院教师王希翀是老师/作家/音乐家/创业者。两位青年教师的经历说明,“没有奋斗就不会有‘斜杠’”。

靳奇、王希翀在现场的一架钢琴上,以行云流水的演奏展示了音乐才华。

靳奇毕业于剑桥大学,2011年获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综合组冠军,26岁时便成为武大副教授。他当过电视台新闻主播、大型晚会双语主持人,在电视剧里出演角色,还弹得一手好钢琴。

王希翀的学术研究方向之一,是音乐与文学的融通性。而他自己既是新锐作家,也是音乐新秀,已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音乐小说、音乐散文集,还为电影配乐。

对于教师这一主业,两人表示“很喜欢”。靳奇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甚至大胆地将热门宫廷剧《如懿传》《延禧攻略》的剧情引入练习内容。他说,这种创新性教学在备课上更耗费功夫,但是只要学生爱学,就是值得的,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大学生现场提问:“作为‘斜杠青年’,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如何在多重身份下实现平衡?”

靳奇回忆,小时候练琴是很枯燥的,自己便尽量找喜欢的曲子来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任何成功都与勤奋是分不开的。成为大学教师后,他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督促自己不断提高服务青年学子的能力与水平。在音乐领域里,他对中国经典曲目用钢琴进行改编和演绎,也是抱持着一种责任感,希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在大家眼里,我和靳老师是所谓的‘斜杠老师’,一专多能,在不同领域都有所探索。其实,奋斗的过程非常美妙。”王希翀告诉学子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顺利转换角色,“时间管理”很重要。

 

原文链接: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wdaC2GX100

最新阅读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