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0月30日讯(记者贺俊 通讯员吴珊 李逸 摄影通讯员向正鹏)进入“十三五”时期,在新政策的引导与新技术的驱动下,湖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互联网+”转型初具规模,开始加速向全国文化产业第一方阵靠拢。10月30日,《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在汉发布,全面梳理了湖北文化产业在2017年的发展状况,力求看清发展形势与机遇,发掘亮点。

据悉,这是湖北大学连续第二年发布文化产业蓝皮书。该书由湖北省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优势学科群、湖北大学湖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组织力量编纂,按照“总报告+指数报告+行业报告+专题报告”的结构,以国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等机构的官方数据为依据,分析了2017年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布了2017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合“互联网+”“文化+”战略,对加快湖北文化产业发展、加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提出了对策建议。

湖北文化产业正加速向全国文化产业第一方阵靠拢。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4.2%,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3.48%升至4.14%,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17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36522.95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503.40亿元,增长9.5%。2014~2016年,湖北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增速趋于平稳。
近3年来,湖北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依次为742亿元(2014年)、854亿元(2015年)、954亿元(2016年),逐年上升且增幅显著,占全省GDP比重也持续提高,分别为2.71%、2.89%、2.92%。在中部六省的横向对比中,与增加值最高的湖南、河南两省还存在一定差距。
蓝皮书主编、湖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晓华介绍,第二部湖北文化产业蓝皮书在全面梳理“十二五”阶段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更聚焦于新业态、新趋势,注重探寻湖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转化路径,抓住重点,凸显亮点,找到难点与痛点,力求为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参考。
湖大党委书记尚钢表示,中国语言文学是湖北大学历史最长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之一,目前也入选了湖北省一流学科行列。学校利用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优势学科群的跨学科优势,成立了“湖北大学湖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连续两年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合作,编撰出版了“湖北文化产业蓝皮书”。该中心的成立与蓝皮书的连续编撰出版,带动了跨机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促进了学术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他表示,未来几年,湖北文化产业蓝皮书将持续出版,为湖北文化产业发展做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ctdsb.net/html/2018/1030/hubei185651.html?uct=MjAxNTI4NjAxMTU4MDAyNTEw
&mobid=6mR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