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学者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学者 > 正文

通识教育学院教师们:辛勤教书 真诚育人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作者:通讯员 秦海清 康馨月 记者 韩凯 编辑:胡丹萍 时间:2011-11-09 字号: 【大】 【中】 【小】

  10月的一天,从校本部出发的校车按照既定线路开往阳逻,似乎一切都与平常别无二致,突然,车停了下来。
  车怎么停了?我们还要赶着上课呀!老师们很疑惑。久久,校车未能挪动一步。原来,公路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一辆大卡车横在路中间,导致交通阻塞,局面似乎就这样僵持下去了。
  没时间了,没时间了,再这样下去就会来不及上课了!老师们开始急切起来。时间就是一切!老师们果断下车,决定徒步前行。于是,在雨中的早晨,公路上出现了一支急行军队伍。然而,他们穿的不是军装和雨靴,一些女老师们甚至穿的是高跟鞋,有的老师甚至没顾得上打伞就这样,老师们在拥堵的公路上艰难前行,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不要耽误给孩子们上课。
  与此同时,通识教育学院立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另派专车前去接应。终于,在老师们冒雨徒步将近40分钟后,专车成功地接到了老师,大大地减少了教学时间的损失。 这感人的一幕只是老师们辛苦付出的一个缩影,在通识教育学院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感人事迹。
  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早上六点多钟,天还未亮,简单漱洗后就急急赶上驶往通识教育学院的校车,抵达时已接近八点,匆匆吃上几口早点,就走上讲台;上完一天的课,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这就是前往通识教育学院上课的教师一天的生活。面对如此辛劳,原本可以选择更轻松、更自在的他们,却依旧坚持下来,为了教育,为了通识教育学院的孩子们。
  虽然,大部分的教师都说一点都不辛苦,因为教育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他们,尤其是那些早已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们,每天早出晚归,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数计学院的郑德义老师,本可去北京与儿子共享天伦,但是郑老师还是选择坚守在讲台上,选择来到通识教育学院,续写自己教书育人的生涯。
  郑老师对记者说:通识教育学院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积累知识非常重要,我们老师愿意多留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只要能让他们拓宽视野,我们辛苦一点没关系,身体还是挺得住的。郑老师同时也是选择晚上住校授课的几位老师之一。
  兢兢业业,呕心沥血
  晚上,通识教育学院401教室,一些学生正在认真地复习功课、看书。其中,有着一个不同的背影,她就是数计学院的代玉霞老师,也是经常选择晚上住校的老师之一。
  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啊,这里提供的条件很不错,学院为老师们考虑的挺周到的。当记者问及到住校有什么不方便时,代老师这样答道。而且,每天来来回回都要带着同学们的作业,也挺麻烦的,住在这里可以方便改作业。同时呢,学生们有什么在学业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找到我。
  代老师还说,在这里,住的、吃的,都挺满意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始终是第一位的。你看,我在闲暇之余,自己也可以读读书,充实自己。代老师还告诉学生们不要抱怨,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和开展的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于通识教育学院的老师来说,每天来回奔波已经足够辛苦,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生病。头晕目眩,恶心想吐,无论哪一个症状,都会使人难以坚持。然而事实是,我们的老师们坚持了下来。商学院《管理沟通》课程的郭志文老师承担了许多本部教学工作,但即便是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他也坚持利用晚上和周六的时间给通识教育学院学生授课,很受学生欢迎。郭老师对记者这样说道:工作压力确实导致我的身体有一些不舒服,但是对于我来说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我会坚持。
  师生交流,心灵沟通
  每天晚上,总有一个群在闪烁着。那是湖北大学新闻学的qq群,由文学院新闻专业路俊卫老师创建,旨在与同学们多交流,同时在线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解答。每次授课结束,路老师都会将当天的课件传到群共享,以方便同学们进行学习和复习。
  和路老师一样,商学院杨俊、王园园等老师也经常通过qq群、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其实,通识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都在用着不同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不少老师表示,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更能了解到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倾听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处事方面的困惑,为他们提供意见和帮助。
  我们也非常愿意与老师多交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来自新闻传播专业的张婷婷对记者如是说。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