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春(1930-),自然地理学家。1930年2月生于辽宁锦州,籍贯辽宁海城。1953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大地理系。1953年9月至1954年8月在华东师大研究生班学习。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理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长,湖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大学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学生采访穆桂春教授(右二)
从事野外自然综合考察,重点研究火山地热、资源与农业、国土与环境和城市地貌等课题。完成国家和省级课题10多项,图件制作100余幅,出版个人专著5部,参编、合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并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分别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中科院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二、三等奖、中共四川省委重大科技成果奖、重庆市重大科技成果奖、英国剑桥20世纪成就奖、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辗转半生精语言,联结邦邻传佳话
穆桂春教授出生于辽宁海城,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和外语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早在1943年,穆教授就进入了南满株式会社创办的铁道学校学习。那个年代里,学校采取奴化教育,强行推广日语,校内的管理和授课都由日方人员负责。在那样的环境下,穆教授不得已学习了日语,然而屈辱的感觉也一点点滋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满学校奴化教育的穆教授来到了旅顺大连师范学校。这期间穆教授不但潜心学术,汲取了大量的历史、地理知识,更对地理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战争苦难的穆老,深知今天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暗自决心要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中日地理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据穆教授之子穆越老师讲述,虽然过去了数十年,但1984年时作为四川省首批地理学访日代表团副团长的穆教授面对台下日本学者,依然不需要任何翻译,在会议上以一口流利的日语演讲,艳惊四座。
1950年,穆教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当时的教材几乎全为苏联引进,而除少量教材翻译成中文外其他均为俄语原版。为尽快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看懂俄文原著,穆教授立志苦攻俄语,凭借坚强毅力勤学苦练。仅几年内,就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自学,相继翻译了《景观与土壤》《俄罗斯地理发现史概论》《世界大洋自然地理》等俄文教材。后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深造。鉴于穆教授具备较高的专业俄语翻译水平,教育部专门指派他为苏联专家担任翻译,而此时的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协助苏联专家培养教师、赴各地开展自然地理科学野外考察,其俄语水平可见一斑。
穆教授对语言的精通为今后的跨国地理交流打下了坚牢的基础。1983年,日中地理协会会长河野通博教授与时任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的穆教授取得了联系,在共同为中日地理学会的交流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1984年的地理代表团访日活动才得以成行。从那以后,穆教授便同这位会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雪白的信件构筑了中日人民交往的桥梁。偶尔穆教授事务繁忙,穆越老师便代为回复,直到这位会长去世仍有信件往来。在2018年中日韩地理学家年会上,穆教授将1984年访问日本的照片及考察资料全部交由主办方,主办方制成展板以便中日地理学家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照片中可以看到,多年的野外考察并未让穆教授有半点憔悴,52岁的穆教授风采依旧。
穆老跟日中地理学会会长河野通博交流的书信1
穆老跟日中地理学会会长河野通博交流的书信2
穆老跟日中地理学会会长河野通博交流的书信3
穆教授捐赠资料所制展板
穆桂春教授促进四川省与日本地理学会交流荣誉证书
伉俪情深淡名利,待生如子显真情
1982年,穆教授与湖大结下情缘。成为湖大兼职教授的他,却不肯收取任何讲课费用。1988年,穆教授正式来到湖大就职。当谈到这段往事,穆教授深情地回忆道,当时西南师大为了挽留他,提供了副校长的职务,但因牵挂着在武汉的妻子,他仍然决定了前往湖大,以便有更多的机会去陪伴爱人。当妻子去世后,穆教授悲伤至极,一次摔跤的经历又让他的行走不再灵便,从此只能告别了热爱的三尺讲台,再不能为学生们引经据典,挥斥方遒。
湖大聘书
说不难过是不可能的,穆教授在与我们交流时多次提到他带过的研究生,我们感受的到,他对学生的感情丝毫不亚于亲人。穆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穆教授的“斑斑劣迹”:他不顾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给穿不起鞋的学生买鞋;拿出科研经费,用以供给学生生活;好不容易做一锅排骨汤,在快出锅时把儿子叫出去办事,让学生们先喝,儿子回来时只剩了汤渣……种种行为引起了穆越老师的强烈不满,难以理解父亲的所做作为。然而随着穆越老师年纪的增长,逐渐明白了其中的良苦用心——可口的排骨汤是穆教授殷切的希望,温暖融化了一切坚冰,关怀代代传递,师生情谊永留人间。穆教授高尚的人格令我们所有人为之动容。
考察一生躬尽瘁,年少有为功至伟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渐大放异彩。与飞速增长的经济相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随着科研工作的进行,难题渐渐浮出水面:八十年代的国内城市地貌研究一片空白,面对广阔的国土和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举步维艰。为适应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1987年底,早已是国内地理学科泰斗的穆桂春教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同丁锡祉教授一起将“城市地貌学”引入国内,率领课题组分头在长江上中游的成都、重庆、武汉开展适合国情的城市地貌研究和考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编写的《中国1:100万地貌图成都幅及说明书》《四川北碚马鞍溪流域地貌图集》等为城市地铁规划及城市排涝工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谈到考察,穆教授娓娓道来:云南、青海、四川、湖北……从东到西,由南到北,几十年来,穆教授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当我们询问起最艰难的一次考察时,穆教授笑着说道:在青海四千多米的海拔上,他们一行人背着氧气袋,顶着剧烈的高原反应,饥一顿饱一顿,顽强地对当地冰川地貌潜心研究了两月有余。
穆教授最自豪的是云南腾冲之旅。面对新中国未曾涉足的火山领域,穆教授毅然五访腾冲,足足38个火山口,一个个地找,一个个地探,最终将其定性为休眠火山,终于让腾冲人民心里的这块大石头落了地。据此编成的《腾冲遥感火山地貌图集》更是获得了国家科技大会奖,作为主编的穆教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最难想象的是,穆教授当时恰与我们同龄!穆教授笑着向我们提出展望:“如今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科技的日新月异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未来在你们手中,你们要去创造自己的时代。”
穆桂春教授“腾冲温泉与火山”系列成果收藏证书
腾冲考察时穆教授与同伴合影
回报祖国担道义,散尽珍藏为承传
早在几年前,穆教授便着手自己的科研成果档案捐赠工作。他说道:“我留着这些做什么呢,只要对地方建设有作用,在学术上对大家有启发,就不要让它锁在我的柜子里了。”从腾冲火山的研究到四川地貌的考察,学术耕耘中的件件手稿、滴滴心血,穆教授悉数保存。几经波折,数次搬家也没有落下。穆教授的深谋远虑促成了如今的无偿捐赠,使得云南省博物馆、湖北省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由其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共八所211和985高校视为珍宝收藏,其爱心行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穆教授也因此获得了2018年地理学会特别贡献奖。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穆教授的突出贡献,由中科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办的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湖北工作站得以被引荐到湖北大学,并落成于资环学院,使学校的地理学、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捐赠所获证书的冰山一角
捐献仪式现场
穆老捐献得的证书
云南省博物馆所寄感谢信
除了地理,穆教授对欧洲文艺复兴方面也有所涉猎。1982年,穆教授随教育部意大利考察团远赴意大利,拍下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去年他将保存35年之久的这套史料捐赠给了意大利研究中心;前不久,穆越老师代表穆教授,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复旦大学捐赠了早年穆教授学习英语使用过的当时由他们本校老师灌录的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黑胶英语唱片和日语唱片,填补了两校该领域的空白。
穆老与意大利科学家联合考察维苏威火山1
穆老与意大利科学家联合考察维苏威火山2
在穆教授眼里,研究是为国家做贡献的,而不是牟利的工具。抱着这种想法,他的无偿捐赠之路仍在继续,下一步是通往上海、北京。穆教授是要向社会传递出所有的光芒与能量!
【走访后记】
“只应白发是开山祖。”见到穆老的第一眼,脑海里突然冒出辛弃疾的这句词来。早在采访之前我们就对穆老的丰功伟绩略有耳闻,此刻面对穆老的皓首,用这句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穆桂春教授(左一),穆越老师与采访团队合影
出乎意料的是,穆老并没有什么老教授的威严,反倒是笑声贯穿了全程,穆老的热情让我们放下了拘束。我们诧异于他近九十岁的高龄仍保持着精神矍铄,穆老笑着为我们揭开谜底:长时间的野外考察强健了体魄,让我始终保持着身体机能的良好状态。如今,穆老的谈吐不凡,思路仍十分清晰,犹可见当年上课时的雄姿英发。
采访中穆老反复提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尤其希望后来人继承他的事业,把地理学科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对后辈的提携可谓不遗余力——为初出茅庐的学生书籍作评介,发表文章与学生共同署名……在穆老长达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许多受过他指点的教授都深受其感染,湖大良好的学术氛围、深厚的师生情感都或多或少与穆老有关。
采访虽然结束了,可我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常常看到明星偶像们的家长里短被炒得满城风雨,而诸如“天舟一号”升空、克隆灵长类动物难题被攻克、黄大年及周有光等科学家逝世却鲜有人知。站在穆老家门外,仿佛能透过厚厚的墙壁看到一位地理学家挤在几十平米的小房间,忙碌地整理手中的资料,心中考量着让她们去向何方——这才是真正的鸿儒硕学。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仁爱至上、以德立身则是穆老一生做人的至高境界。作为我们期待着穆老的治学精神影响一代代人!
文/通识教育学院“学子访学人”团队成员:
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 蔡金利
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鲁钰悦
2018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刘奇
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左中正
(指导老师:陈祁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