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林(1953.3—),湖北武汉人,曾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外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学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国际A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八段。兼任湖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多次参与主持全国体育教材的编纂,中国武协组织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修订及技术调研工作,多次担任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亚洲武术锦标赛及全国武术锦标赛等赛事的裁判长、总裁判长及仲裁工作,曾荣获“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称号。在其教学生涯中,蔡仲林积极进行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编写有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的全国高校教材《武术》曾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武术生涯:态度比选择更重要
“错入行,一错再错,错到现在。”谈及怎样步入武术领域时,蔡仲林教授这样笑着解释道。蔡仲林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当时上大学并没有机会选择所读学校和专业,而是由国家统一调配,因为身体素质好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被招进了武汉体院,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在当时,能上大学读书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蔡仲林偏爱文科,那时的他对武术并不了解,也没有展现出过人的习武天赋。但他深知这次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于是欣然接受了入学的安排,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选择历史,而是历史去选择我们。”蔡仲林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态度,人生很多时候态度决定一切。既然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尽最大努力去把它做好。
研习武术有赖于长期积累,年深月久妙自出。大学时期,每年到了寒暑假,蔡仲林也不敢放松,即使天气恶劣也坚持学习训练。经年累月的艰苦训练,强化了他的身体素质、夯实了他的专业技能、磨砺了他的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不断长进,蔡仲林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日渐增强。他表示,自己之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大学时的勤奋训练密不可分。
大学毕业后,蔡仲林被分配到武汉师范学院体育系(现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从事武术教学。在工作中本着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的原则,他意识到仅凭现有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于是,80年代初他又奔赴北京体育大学进修学习,随后又攻读了武汉体院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
蔡仲林深知,习武者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强健的体魄,但是专业技能只是最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习武之人同样需要看书,以武养心,达到“功深书味常流”的境界。与西方竞技体育一味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征服客体、崇尚力量的理念不同,中国武术强调的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内外兼修。中华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智有德,有气有度,在研习武术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而这也是蔡教授一生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方向。
蔡仲林进入湖大任教近四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和指导的博士、硕士也已过百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其中的许多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业务骨干甚至领军人才。
国际裁判:走向世界,以武会友
随着中国的飞速崛起,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代表着中国体育文化的中华武术也渐渐进入国际视野。蔡仲林更是奔走于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武术,虽然辛苦但乐此不疲。
蔡仲林教授回忆说,第15届亚运会于2006年12月1日—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名运动员参加423个赛事项目的争夺,其中包括中国武术项目。卡塔尔经济实力雄厚,多哈亚运会致力于打造“终生难忘的盛会”,亚组委在场地布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武术比赛的擂台也布置得十分豪华。但由于当地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并不深入,卡塔尔方面并不了解武术竞赛的规则和要求,对怎么做准备也是一无所知,便求助于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于是从中国选派一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前去,其中包括蔡仲林,卡塔尔方面包机将他们一行人接到多哈,并为其安排五星级酒店入住。蔡仲林作为裁判长,带领全队人员模拟比赛,向卡塔尔方面展示武术比赛的流程和要求,并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了亚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程得以顺利进行。“卡塔尔人民很友好很热情,对中国也很尊重。这次行程过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国际上对中国的认知也越来越深了。”蔡教授自豪地说道。
蔡仲林在积极参加国内外武术竞赛和学术活动中,广交朋友加强沟通和交流,在逐渐加深了解之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对中华武术和武术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理解和喜爱。今年6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中国武当山举行国际武术裁判员晋级考试,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人参加培训考试。蔡仲林受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邀请担任教学组组长,负责给国际裁判员培训讲课。8月又受国家体育总局安排担任全国武术教练员培训教学组组长,负责组织安排2016年全国武术散打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并亲自带班授课。此外,除了要经常参加全国的武术锦标赛、冠军赛和青运会、全运会武术竞赛等工作,蔡仲林还多次受邀担任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亚运会、亚洲武术锦标赛及国际武术邀请赛等赛事的裁判长、总裁判长及仲裁工作,曾荣获“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称号。
蔡仲林教授的家里摆满了从世界各国带回的纪念品和锦旗。“这个是在俄罗斯第二届世界武术博览会上带回的套娃,那个是在土耳其讲课时带回来的银盘……”,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多年来,蔡教授的足迹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葡萄牙、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推广传播中华武术以武会友,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和中国文化,堪称“中国武术文化使者”。
睿智人师:言传身教,指导有方
在许多人眼里,体育老师只擅长专项技术运动,其实则不然。蔡仲林在醉心学术研究和主持裁判工作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很用心。他始终认为,体育老师不能把自己单纯地当作运动员,老师只有自己全面发展,才能给学生全面的培养和指导。他在教学中也一直贯彻这种理念,始终鼓励体育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希望其他文理科学生要多参加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在给武术专业的同学上课时,蔡仲林经常教导他们不要妄自菲薄,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自己学习的专业上。他认为,武术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国人要继承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习武先习德,通过武术修身养性全面发展。在生活方面,蔡仲林希望学生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青年人要有眼光和奋斗目标,志存高远,不要只在意眼前的利益。受此影响,其后辈学子们许多都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体育人。在全省和全国的体育专业院校以及普通中小学,都可以看到大批湖大体育学子的身影。谈到这里,蔡教授也从心里为这些学生在全国各地不同工作岗位,为体育教育和武术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与欣慰。
蔡仲林还十分注重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心理学,研究在运动实践中人们的心理变化。他不但将所学的心理知识应用到平时的体育执教中去,更是将心理学中的“期待效应”运用到教育学生的方式上,即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心理变化,产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效应。
在对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蔡仲林教授从不施以高压批评或者强行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总是以期待的眼神、和悦的语气去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则越来越高。例如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求每天要出早操,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或理由很难坚持,但学习武术专业的学生却经常出早操训练。这里面除了有练武术要求习武之人能吃苦,坚持不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传统之外,蔡仲林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期待教育原则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几十年来,蔡仲林教授对学生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睿智的教育方式和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令许多学生敬佩不已。
传承文化:习武术之魂魄,扬文化之精髓
蔡仲林在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扬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武术的道路上,他披荆斩棘,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基、领悟中华文化之魂魄、传承中华文化之博雅,始终认为武术的精髓奥妙与中华文化的弘扬紧密相生。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证实自己是博大中华武术文化在传承道路上的践行者。他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中强调,传承中华文化,首先是要了解中华文化、看清中国国情、真正认识到武术是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华。在这个过程中要理解到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同样也是中国在日益发展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软实力之一。
对比中华武术和西方竞技体育的差异,蔡仲林在《当代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现状述评》中认为两者在文化背景、表现形式以及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上都有所不同,二者虽无优劣,却有着价值观上的不同。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应加强文化自信。所以他一直致力于中华武术的传承、推广和弘扬。无论是作为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著书刊文传道授业,还是作为裁判在国际舞台上悉心推广公正裁决,蔡教授都彰显了一个中国武术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当谈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时,蔡仲林建议大学生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参加运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与乐趣,尤其要抽出时间学习好太极拳。他强调,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有些学习、有所了解,从身体文化的角度,练习太极拳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他眼里,太极拳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与经典传承。习练太极拳能从一招一式的练习中感受到武术魅力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练习者本身而言更是在精气神方面会有不小的提升。站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角度,蔡仲林认为学习太极拳这类传统武术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同时其多方面的功能价值也在各国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站在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他又呼吁当代大学生要多多接触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以太极拳的学习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并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走访后记】采访蔡仲林教授的当天正赶上武汉下大暴雨,但雨水没有阻滞我们前去的步伐。初次见到蔡教授时,他对我们几个大一的新生十分热情,在门口接过我们的雨伞,招呼我们在家里坐下,还为我们每个人倒了杯热茶。本来有些紧张的气氛也因蔡教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蔡教授家里装修得别有一番风味,盆栽和金鱼相映成趣,柜子上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念品,让我们大开眼界,处处体现着蔡教授的生活态度。在与蔡教授的交谈中,我们领略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开阔了眼界,也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在一言一语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体育的热爱与执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学生的关爱。
这次采访经历不止是一次“学人故事”的挖掘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宝贵的教育实践体验,我们每个人都近距离感受到了老一辈学人的魅力风采,难得的走访经历必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本次走访及成稿过程中,部分参考了学校宣传部有关蔡仲林的报道,活动得到了体育学院、离退休处和通识教育学院等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新闻传播学院学通社对文稿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