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时远(1942.5—),湖北鄂州市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化学系,曾任湖大化学系主任、原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并担任湖北省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胶黏剂工业协会常务理事、《胶体与聚合物》杂志主编等职务。1995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兼职博导。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有关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程教授在整个学科发展中以不同于一般人的思考方式,目光长远,做事有关大局,是一个特别有思想的人,也正是这样一类对自己工作敬重、敬爱的人,引领着我们的科学事业不断前进。”曾与程时远在湖大共事过的华中师大教授李盛彪对他做如是评价。
求学:孜孜不倦,唯心不悔
孟子曾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于程时远来说,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个汉字,更是彰显了自己血汗浇筑的亲身经历。
1964年程时远于武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任教新洲一中。本以为会平静度过执教生涯的他却遇上了文革,被迫到了乡下。在那个年代,很多被“下放”的人都放弃了学习,而程时远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因为要下农田,程时远学习了开拖拉机、插秧、割谷等。“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我那时候更热衷于如何把一辆拖拉机完全拆散再重新拼装起来。”1977年高考恢复后,程时远这种苦中作乐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他以首届研究生身份考进了武汉师院。
此时程时远已经有30多岁了,但他对学习的追求却并未因为年龄增长而止步。
为了更好的学习,程时远向发达国家学习,开始研修英语和德语。他调侃说:“那时候学习这些语言我一点基础都没有,都是从零开始的,每天就拿着单词表背啊背啊,就像现在的复读机似的。”正是因为对知识的不断追求,他人生的道路才更加开阔。研究生毕业时,程时远以优异成绩留校,并在1982年成功获得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4年又通过国家选拔考试,成功进入当时全世界唯一一所拥有高分子系的大学——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进修。
从有机化学到高分子材料,程时远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在国外学习,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那时候在国内没有系统学习过高分子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到了国外,导师却要求在短时间内学会如何去设计、研究高分子材料。当时我的确是有点陌生、吃力的。但毕竟是个学习知识的过程,我自己也是乐在其中。”程时远笑的很满足。
国外求学之旅对程时远的生活方式也有影响。当时他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60英镑,远低于那个时候英国失业人口所领取的救济金,这少得可怜的生活费不仅要用于吃饭、住宿,并且每个月还要存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回忆当时的生活,程时远笑道:“那个时候为了省钱,几乎顿顿吃鸡翅膀,因为便宜啊,外国人不爱吃那东西。回国以后我就再也不吃鸡翅了。”
事业:开新学科,潜心学术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第一任务,学科建设是保证培养杰出人才的必要条件,只有完善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来。”1988年,程时远作为化学系系主任开始在化学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建设高分子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那时候武大的化学系名气很大,华中师大的农药专业在那时候是也是全国有名的,他们的化学专业都很强,但是几乎都没有设置高分子材料专业,那么湖大如何要在这样一个强手如林的环境中走出自己的路?只有开办有机高分子材料专业。”在谈到湖大化学系与武汉其他高校化学系的差别,以及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时,程时远这样分析。
在程时远的带领下,高分子材料专业渐渐发展壮大,一个新的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顺时而生。化材学院包含了两个一级学科。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至2006年,材料学科从化材学院分离出来,独自成立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化学与材料的大范围内又延伸出更细致的专业划分。此外,那时还另外建设了一个学科——化学生物学,这个学科是教育部在湖大设立的试点单位,后来也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组的验收,评价为优。
而在学术研究上,程时远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湖大工作期间,程时远还曾远赴美国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学习,回国后在系里开展了乳液聚合物的系统研究,其中提到了乳液聚合的许多优点,如高聚合速率,所得聚合物分子质量较高;反应条件温和,体系温度易控,副反应少。这些研究为发展反相共聚物开辟了良好的前景。为了在湖大建立一个国家级的聚合物乳液工程中心,程时远辗转申请多次,还常常到北京汇报,虽然最终项目未通过审批,但这段经历还是给湖大的材料学院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以程教授为首的团队于1999年攻克了“聚烯烃热塑型弹性体”制备的技术难题。
在学科建设方面,程时远最注重的是社会影响力:“我们的工作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得到业界的重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却能够为学科建设,为人才培养做出许多贡献。许多年后,很多人可能都不会记得程时远了,但一提到湖北大学,提到湖的材料专业,没有人会不知道。”在程教授和其他湖大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化学和材料学两个学科如今都已跻身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每提到这一点,程时远都充满了幸福感。
湖大在胶黏剂方面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基础,不仅是武汉胶黏剂协会的发起单位,现任理事长单位;同时也是中国胶黏剂工业协会的发起单位之一,现在也是理事单位。除此之外,在化工其他领域,例如氟硅工业,精细化工等(在国内)都有重要地位。
曾在湖大工作、现任教于华中师大的李盛彪教授这样评价以前的同事:“程老师作为受之无愧的高分子学科创始人之一,带领九十年代的一代人,对高分子材料做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大局,平时在工作中他责任心很强,在对科研这一方面非常执着,抓着科研团队做实验,陪着晚上值班的队友加班到一两点等等,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在程教授的带领下,在他“注重社会影响”的观念下,湖大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化学会的理事单位,完成国家、省部级有关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
育人:心系学子,情牵孺子
作为导师,程时远虽为严师却也是可亲长者,他总是说:“我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有些严厉,因为你要按规矩做事,做研究,眼里可容不得半点沙子。”其实,在学术上的严厉也是对学生的负责,程时远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开拓视野的机会。比如,材料专业每一届学生都有机会参加高分子专业方向的高分子年会。除此之外,他还会为学生寻找与高水平大学交流或者与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机会。
从1960年进武汉师院读本科,而后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程老与湖大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2011年5月程时远教授70大寿,他在接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们、朋友们的恭贺与祝福。而他却不忘给即将满80周岁的母校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他拿出了一万块元捐给学校,将其用作材料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优秀学生的奖学金。“虽然我贡献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衷心希望母校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会尽力将这个奖励基金持续的维持下去。”
作为父亲,程时远虽对儿子要求严格却也通情达理。大儿子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电子专业,现通过美国引进人才计划,作为特聘人员留在美国工作。小儿子毕业于华工电信系,拿到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世界前50强)博士学位。“我每天没日没夜地工作搞科研,凌晨两点前是不睡觉的,不想儿子们像我这样辛苦啊。”为此,他并没有要求孩子们子承父业,反而十分支持他们紧跟时代发展,走向电子信息产业的方向。
程时远陪湖大走过了一段艰苦岁月,他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学校的建设和自己的科研事业。现在的他已然退休,但仍坚守在材料学院的大后方,仍旧不乏对学术研究的坚持和对后人的希冀:“现在我还坚持在看书,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不能与这个时代脱轨。也希望本科生们能够学会融合,比如知识的融合、能力的融合。学理科的同样要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学文的同学也要多了解理工科的知识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人才。”
搞科研时,程时远一丝不苟、勤于钻研、刻苦踏实;生活中的他,没有工作时的严肃,就像他自己说的“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生活态度乐观豁达的他平时喜欢看书、旅游,退休后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在程教授的“朋友圈”可以常常看到他更新的动态,感受到他丰富充实的生活。李盛彪教授说道:“程教授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热爱运动的人,不同于其他严肃的教授,程教授常常很和善地和学生聊天谈笑,常常在闲暇时间做一些运动,有时就算是自己不能运动,也愿意在旁边看同事们运动。”
【走访后记】
走访程时远教授之前,我们用了半个月时间做功课,查资料、读文献、列提纲等等。也曾想过许多种可能,他会不会是一位学术高深莫测、谈吐间晦涩难懂的老教授?会不会很反感当前的90后?会不会有思想观念上的代沟?但当真正走近程教授的时候,过程出奇的顺利。程老有着70岁的年纪,却有着30岁的心态。采访中,程教授一直面带微笑,那慈祥可亲的样子瞬间消除了我们的疑虑。
程时远教授把自己半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湖大,看着湖大一步步的发展至今,他是湖大的建设者,也是湖大的见证者。他一生都乐观的生活着,在高分子领域发着光,发着热,永不熄灭。他关心湖大的发展,关心我们的成长,用一言一行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这就是湖大学人的魅力所在,思考与行动中,知行方能合一。他用行动向我们传承“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
程教授谦虚、淡泊的话语让我们频频点头。这样一位有着骄人学术成就的老学者在回首自己获得的成就时,没有夸夸其谈,反而保持谦逊态度,并始终强调团队的成果是他们共同努力而来的。这不仅是对科研的尊重,也让我们后辈明白,要用踏实低调的态度对待学习。
收获、感动、努力,即是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带给我们的深刻感受。非常感谢通识教育学院给了我们走访湖大学人的机会,感谢程时远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亲力亲为帮助我们改稿,感谢李盛彪教授、王石泉老师、陈学琴老师、甄国辉老师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新闻传播学院学通社对文稿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时远、李盛彪、黄世强.《胶黏剂》(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易昌凤、程时远、李小琴.《丙烯酰胺DBMA反相共聚物乳液粒子形态及大小的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1999(1):17-20.
3、刘琼、杨婷婷、高庆、袁建军、程时远.《聚合物/SiO2杂化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9(12):2689-2695.
4、黄平、柴仕、路国红、杨婷婷、程时远.《SiO2/聚合物核壳型杂化粒子及其空心结构的制备》[J].《化学进展》,2012(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