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学者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学者 > 正文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黄柏权:躬耕教坛扎根荆楚 民族研究步履铿锵

来源: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作者: 编辑:党宣 时间:2024-07-12 字号: 【大】 【中】 【小】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柏权教授,湖北恩施土家族人,1983年从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历史专业毕业后从教。他是三尺讲台的耕耘者,也是科学研究的探路人,四十年深耕民族学研究,参与数十项民族学相关研究项目,赴国内外多地讲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荆楚文化,并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编纂出版了400余万字的《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他潜心科研,心系家国,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参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等文件撰写。他常说,“我是靠读书走出来的土家族山里娃,总想着能为教育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做点事。”

四十年耕耘三尺讲台育桃李

黄柏权从教40年来,做过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教育管理者,经历了培养中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所有环节,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尽心尽力把一线调查和研究思考的成果传授给学生。

他先后承担《中国史学史》《民族理论与政策》《民俗学》《文化遗产概论》《武陵民族走廊》《史学名著研读》和《社会文化史》等本科、研究生课程,并与教学团队一道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历史学相关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黄柏权热心培养学术新人,先后担任7所高校、10多个学术团体的兼职教师或顾问,4个学术杂志编委,担任多种社科课题和奖励评审。借着工作机会,他耐心指导省内外高校青年教师、业余研究者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引导100多名青年研究者走上社科研究的道路。博士研究生巩家楠说:“黄柏权教授对待年轻人,就像老父亲一样,满眼都是关爱。”

黄柏权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在高校工作期间,他带领土家族研究团队开拓奋进,获批民族学硕士点、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倡导组建武陵地区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陵民族研究院等,使湖北成为当时全国土家族研究的中心和武陵地区研究的重镇。

2018年担任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后,在6年多时间里,黄柏权从全国各地引进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8人,博士、教授40多人。聚合校内外资源,学院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建立了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立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万里茶道研究院、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等平台,组建一支10多人的万里茶道研究团队,获批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和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重点、冷门绝学和一般课题20多项,省部级课题20多项,科研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湖北大学中国史学科软科排名,从2018年的全国第58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23位。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世界史和档案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开办文物与博物馆、文化遗产学、考古学等专业;获批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学和档案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湖北大学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成为新世纪以来省内首家国家考古发掘团体资质的高校。

四十年坚持民族研究收硕果

黄柏权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人,身为土家族人,对土家族文化有不一样的情怀。1982年,在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读历史专业时,他第一次参加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学会学术会议,聆听何一民、吴永章等国内研究民族学大家的报告,自此对民族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

大学毕业后,黄柏权被分配到鄂西南山区的一所中学任教,一干就是8年。在那里,他白天上课,晚上休息时就埋头研究民族学。那时候,他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订阅了多本民族研究的杂志。1984年,在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现民宗委)创办的《湖北少数民族》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土家族崇拜白虎的来历》,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后来,他通过努力不断上进,先后在县教育局、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三峡大学、湖北大学工作。尽管工作单位时常在变动,但他对民族学的研究从未中断过。

1997年春节期间,为了做民俗田野调查,他带着爱人和孩子到土家族聚居的地方“苗儿滩”一待就是20多天。当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缺水缺电,一个月不洗澡是常事。他睡着稻草铺,盖着破棉絮,写成了《悠悠洗车河》和《土家年》等作品。

其后,《土家族白虎文化》和《湘鄂西土家族》等10多部著作、130余篇论文相继刊发。2010年,他和土家族历史文化学者彭林绪倡导发起《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编纂工作。这项浩大的民族文化工程,得到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汇聚了全国200余位土家族研究专家、学者参与。历时十多年,团队编纂《全书》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充满酸甜苦辣。编纂人员40多次深入土家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和资料搜集,采访研究土家族学者30余人,录制土家族重要文化事项及传承人音像资料600多小时,拍摄图片10000多张,记录保存了一大批真实鲜活的资料。2021年底,400万字的《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出版发行,得到历史文化学界和主流媒体热烈关注、褒奖肯定。

回顾四十年民族学研究的经历,他感叹,“成绩是苦出来的,累出来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只有‘像猪一样傻,牛一样勤劳,骆驼一样的韧性’,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成绩。”

四十年践行家国情怀为荆楚

坚守人民立场,胸怀“国之大者”,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顶天立地做学问的使命担当。在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关注现实、提出观点、服务决策、扛起担当,是黄柏权教授一直坚守的初心,也是他践行家国情怀的使命。

他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传播社科知识和中华优秀文化。先后到日本、塞尔维亚、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讲学或学术交流,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山西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媒体讲解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荆楚文化,在国内30多所大学和企事业单位做学术报告,宣传中华优秀文化,普及社科知识。

在多年田野调查和研究后,黄柏权参与主持策划了湖北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纪录片《武陵土家人》。该纪录片共8集,长约300分钟,完整展示土家族的历史、信仰礼仪、民间艺术等内容。2004年在湖北卫视展播后,获得由国家民委与中国作协联合颁发的“骏马奖”,国内民族学学者盛赞有加。

黄柏权还积极倡导、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主持“武陵民族走廊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他深入鄂西南和武陵民族地区拍摄记录各类文化遗产资料800多个小时,照片20000多张,参与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纪录片的拍摄和文本撰写。

针对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他提出建立鄂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他主持和参与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唐崖土司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宜红古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搜集与整理》《湖北民族文化现状调查》《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和《关圣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多项建议和课题,以及“车溪民俗村”、彭水鞍子苗寨、黔江土家十三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最美乡村建设规划”等10多个规划和策划委托项目,为促进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荣获国家民委和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余项,民革湖北省委会优秀党员、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等。

黄柏权说,社科人既要有胸怀广阔济天下的担当,也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恒心。未来,他仍将深耕教学科研,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懈努力,这是他的信念与坚守!

(审稿:卢轶婷)

最新阅读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