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孩子到了求学的年龄,我越发感悟到良师在生命中是多么地可贵。今早看到同学发来的恩师周勃的讣告,眼泪禁不住流淌下来……先生今年九十有三,已是长寿有福之人。离开湖大20多年了,他在我心里,仍像家人一样。我虽每天淹没于工作与家庭的琐碎,与老师的联系基本只是过年电话拜年,可老师的安在是被储蓄起来的温馨念想。
忆当年周勃教授是行管系受人爱戴的主任,也是中文系教授。他教过我一门课——《古典文学作品赏析》。那时大二刚过,我依然是位迷茫的少年。我觉得行政管理专业索然无味,对文学的博大精深反而饶有兴致。下课时我居然“初生牛犊不怕虎”,斗胆问周老师我可以考他的研究生吗?至今仍记得夕阳下他慈祥的笑脸。
愚生我何其有幸能得到恩师风清气正、诲人不倦的指导!从此我开始了津津有味地探索式自学的征程,不再接受枯燥的填鸭式学习,也因此我的大学生涯开始熠熠生辉!
周老师给我开了一个书单,让我为了由浅入深首先读的两本书是:(1)《中国文学史》。我从历代失意文人中悟出: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高”和”低”,感悟人生不同的风景。这点我至今仍受益。(2)朱立元主编的《美学》,这是我美学的第一扇窗,在这儿远远望见美轮美奂的大师的花园,有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了美”;有如星空般灿烂的黑格尔哲学,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的鉴赏原理“无目的的目的性”……所有这些我都不太懂,甚至连懂一点皮毛都算不上,可是我食之如甘饴,并且它们让我一辈子都在不停息地验证和思考。
恩师对爱学习的学生是有培养热情的。我每次去拜访他,他都像上私课一样,在他摆有迎春花和养有绿毛乌龟的书房,热情地给我讲上两小时文艺理论(如今想起来这是何等奢侈!)。当我对出国有想法时,恩师从不吝啬地鼓励我。读研时有两个暑假我住在北京学英语,专业上实在荒废了不少,恩师依然安慰勉励我。1998年7月,学校放暑假都见不到人了,我孤独地守候在宿舍不肯回乡,在等待一个渺茫的未来。突然有天中午,我收到南加大录取通知书,骄阳下我飞一样地冲到周老师家,与他分享我生命的喜悦……夜深了,在阳台上,为恩师点上蜡烛,燃上一柱香,虽然我知道他永远不会再回来……
(作者系湖北大学1991级行管专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