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棋如人生,弈棋即弈心。在围棋术语中,本手是棋艺之基础,而妙手是棋艺之追求。通晓本手者,自然顺理成章偶得妙手,轻视本手者,难免误入歧途空有俗手。而在人生博弈中,有与之相通的道理。笃行踏实的基础,不贪图投机取巧,方可达到足以邂逅创造与机遇的境界。
本手是学习围棋的基础,也是促成妙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围棋的初学者需要以本手长年累月坚持练习,夯实基础,千千万万次本手的重复,由本手得以感悟得以升华,才可望触及妙手的门槛。“两句三年得”的贾岛,殚精竭虑地推敲琢磨诗句中每一个字词,终吟咏出流传后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临池学书”的王羲之,废寝忘食地练习感悟书法的每一道笔画,待到洗砚池水尽黑方能交出“天下第一行书”的答卷。
老子《道德经》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唯有根深,方可追求叶茂,唯有本手融会贯通,方可试图挑战妙手。若没有注重打基础的苦功夫,只是心浮气躁地追求出彩的终南捷径,其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反而容易弄巧成拙,闹出俗手那般的笑话。
“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如是说。明代胡居仁也有言:“学者功夫,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当我们一味追求妙手之精巧时,往往会忽视自身能力范围,即是本手的特性所在。如赵括马谡纸上谈兵之流,一味追求所谓巧计良策,却忽视了实践操作的积累,只得在战场上下得一手“俗手”,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又如方仲永父子一类,认为幼年天纵英才便是命运赏赐的一招妙手,不求现在的积累,不顾来日的发展,视本手的基础为无物,只有令人唏嘘的结局。
需知,本手的本分不是蠢笨,而是对必行之事的认真践行、是静待良机的默默蛰伏;妙手的巧妙不是捷径,而是建立在本手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的升华进阶。很多人所费尽心思地追求的“神之一手”,真的只是没由来的灵光一闪吗?殊不知,这其中蕴含了多少锤炼本手的功夫。本手是妙手的必要条件,基础是创新的由来,若没有本手的积累,所求妙手不过是徒劳无功,是无根之木的外强中干,是沦为俗手的啼笑皆非。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在身边见过太多为求妙手舍弃本手只有俗手的例子。有营销号吹嘘着所谓三个月提高一百分者,有无良商家叫嚷着所谓三天瘦下多少斤者,在面对这种泛滥着的急功近利的成功学,投机取巧的小诡计,需要我们警惕起来,不被焦虑裹挟时,不舍弃坚持本手的毅力。如此方能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贡献出一份“妙手”的贡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围棋之道,欲求妙手的惊艳,必须稳固本手的根基,否则徒留俗手的荒唐。在人生之道,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行取巧之事,贪图追求高妙的境界,而应首先做到扎深根基,以夯实笃定的基础作为我们脚下最坚实的土地,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逐梦而行。
(作者系2021级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