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问问自己:憧憬已久的梦想、努力追寻的目标真正带给我了什么?
三毛曾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憧憬的梦想、远大的目标有时像曙光,照亮迷途里的无助者前路的方向;像初阳,给予黑暗中的绝望者生活的希望、继续坚强的理由。站在十八岁的人生节点上回望,似乎自己的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个梦想与目标使然。小学时为的是一所好的初中,中学时为的是一所好的高中,高中时为的是一所好的大学。仿佛一趟列车,固定在某些站点停靠,然后继续在既定的轨道上平稳地行驶,前路清晰,动力充足。可是到了大学,一个个梦想成真,目标一个个实现,却如同列车驶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电影《心灵奇旅》中的主人公,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倾尽所有地努力追求,可是当他真正实现了梦想之时,本以为会激动、兴奋,有人生从未有过的感受。但事实却并非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反而陷入了迷茫,忘记了人生本来的意义。电影中有一个故事引人深思:有一条小鱼,它游到一条老鱼旁边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老鱼说:“海洋?可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年轻的鱼说:“这里吗?这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为何会身在海洋却不知?
艾佛列德·德索萨在《论幸福》中说:“长久以来,我总觉得生活马上要开始了,真正的生活。但是,总有一些障碍挡在路中,需要先跨过去。总有一些事务需要去完成,需要留足时间。总有一些债务需要去清偿。等一切安置停当,生活才会正式开始。直到最后,我猛然省悟,这些障碍就是我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忙忙碌碌地为梦想而奋斗,为目标而努力,却忘记了也许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追求的梦想与目标。
杨绛先生曾这样感叹:“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其实,我们的梦想与目标就是那一座座城,得不到时就像在城外,拼了命地向目标靠近,向城里冲;可是当自己真的得到了的时候,却又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像是这城里的人,向往着城外的世界,奋力挣脱,向城外逃。想想自己,小时候,总想着快点长大,可以不用天天学习,可以离开父母过自己的生活,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18岁就是我的那座城,前面的年复一年,仿佛是在向着城里加速奔跑冲刺。可是当我真正进入了成人的城中,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快乐,却是真的惶惑不安了。我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兴趣,卸下了学习的重担,我竟然无所事事;我发现自己真正要离开家离开父母的时候,反而深切地舍不得了。还记得离家那天,刚刚坐上车,就开始想家,想家里妈妈的饭,想爸爸妈妈为你打理好一切,想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温暖。我发现成人的世界真的很复杂,很多事要考虑再三,很多话要委婉甚至违心,很多很多你原本厌恶的事都不可避免地要去做。多怀念小时候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以及那份童真、单纯。在这城里了,却向往城外了。可是人生中,这样的围城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每每冲进去,又想着往外逃,这样,人生就会成为一场漫无目的的奔跑,精疲力竭却一无所获。宝贵的时间,可贵的生命只会在懊悔中白白流逝。因此,只有活在当下,享受人生中的每个阶段,才能让冲进城里之前的奔跑动力满满,满怀憧憬与希冀。而当自己真的进入城中,即使发现城中景致与理想相悖,也能不悔自己来时的路,不悔自己来此一遭,然后豁达地挥手告别,继续人生的另一趟旅程。
又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梦想与目标真正带给我了什么?也许现在,我已有了答案。梦想与目标有时真的很重要,是耀眼的阳光,即使迷途也能向着光、朝着心中的方向;是遇见的花开,即使绝望也能拥抱美好、充满希望。但很多时候,梦想与目标也不那么重要,它们从来不会是生活的全部,只是人生之树的一片小小的绿叶,而繁盛茂密的人生之树上还有许多美好等待着我们采撷。就像电影《心灵奇旅》中,生命的火花可以是与朋友一起在街上走走,可以是抬头看看蓝天,甚至可以是掌心无意接住的一片落叶。其实,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努力拼搏,不过是因为人生短暂且不可重来,想要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想要准备好一切让人生活得更精彩、更难忘。可是当忙碌过后、准备好一切时,回头看,却发现自己从未拥有过生活、享受过美好,准备好的却不是自己原本想的模样了,终究是一场空。
因此,从现在起,活在当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系2021级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