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现在想想,读了高尔基的这句话,也算是读懂了一半。
今天看了英语老师放的一个关于父爱的视频,忍不住泪流,突然就想到了很久以前看到的那段话:五岁的时候,觉得父亲很伟大,无所不能;十岁的时候,觉得父亲就是上帝,主宰一切;十五岁的时候,觉得父亲有些话没有道理却不敢说出来;二十岁的时候,觉得父亲的方法有些过时了……”此刻它让我有一种“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父亲藏在背后的爱,我才开始懂得。
记得有个小女孩总喜欢骑在父亲肩上,因为抱着他的脑袋似乎什么风都吹不倒,偶尔还可以趴着睡觉;后来小女孩喜欢踩水,每次下雨天就牵着父亲的食指出门,穿着小小的雨衣和雨靴在细雨中欢笑,玩累了就拉着大手漫步回家;再后来长大些了,女孩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的眼神越来越凶了,和以前喜欢用胡子蹭自己小脸的那个人一点都不像了,女孩甚至有点怕他,于是他们的世界开始走远了……虽然父亲出现在我童年时代的记忆并不算多,但每一帧都还算温暖,我时常思考:也许是我长大了与父亲不再那么亲了,也许是代沟让父亲觉得难以走进我的世界……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母亲外出工作,我是和父亲独处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扮演着沉默的表达者,他们总是用着笨拙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于是总是爱不达意。初中那几年的孩子,总有点叛逆心理,不爱听父亲坚硬的说理。我那时候有一次考试不尽如人意,打了电话给父亲,本想获得点安慰,却被倒泼一盆冷水,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因为成绩打过电话给他,通话也就是几十秒,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为对方作出了改变,以至于高中时一个一分多钟的电话就轻松获得了我的眼泪,而那是我后来才发现、才懂得的。但是初中那个时候的他似乎永远不懂我想传递给他的东西,而他也永远不说安慰的话。也是后来我才明白,几乎每个父亲都避免不了这样,明明是担心,说出来的话却变成了责备,其实他们自己也笨笨的,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
后来我发现,父亲是会老的。我第一次觉得父亲老了,是有一次他送我去学校。我们学校地势很高,需要走楼梯上去到校门口。那天并没有什么不同,他送我到学校门口,也是像往常一样,“天气转凉了,注意保暖”他只会说前半句。我们就这样背对走开了,我忍不住转过头看了一眼,突然对上了在楼梯边上注视着我的眼神,原来转身就走的只是我一个人,也许因为是深秋,我突然觉得父亲有些苍老,他似乎也没想到我会回头。那天晚上睡前我想了很久,什么时候开始,我和父亲的关系已经到了连对视都会觉得有些尴尬的地步,什么时候我们除了吃饭连话题都找不到,突然就觉得好难过。幸好后来的我和父亲都学着改变了,虽然有些话还是不说,但是已经不一样了。
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父亲和母亲的角色都由父亲扮演,这一路都是他陪我走过来的。从一开始的不会表达变成了偶尔也会像妈妈一样唠叨我,从一开始说一不二变成了尽量顺从我,特别是高三。这一路走来父亲为我做了很多,而我也开始懂得他,从不理解他到体谅他,从不爱说话到关心他。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都笨拙地为对方做些改变,即使当时各自都暂时还没有感受到。高三成人礼那一天,我跪着向父亲敬茶,他为我加簪,最后那个拥抱环节完成后的几秒,我脑子里闪过很多画面,也许是它们太亮了,我的眼睛也被闪得模糊了。其实前十分钟我还嫌弃父亲怎么出席迟到,这一秒却湿了眼眶,而父亲的眼睛也蒙上了一层水雾。其实一个成人礼确实不能证明什么,但是它本身却又赋予了成长一些深刻的东西,让你觉得自己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
父亲是我高三后期全部的光。那时候每一次回家父亲总会做我喜欢的菜,他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对我的期望并没有太高,因为他知道我不需要太多压力。但是这一切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一直以来都对我严格的父亲怎么会不在意,换做以前的我,可能会觉得父亲就是想拿我的成绩骄傲呗,甚至有点反感。但是现在我就是要努力,成为父亲的骄傲啊,一直支撑在你背后的人,也许他不那么聪明,但是怎么舍得让他失望呢。一直到考完试,父亲都是我最想感谢的人,我想这一辈子,父亲也是我最想感谢的人。初中升高中,高考,十八岁,这些重要的日子都是他陪在我身边,用着不知道对错的方法,拉着我跌跌撞撞地成长。他和其他任何一个父亲都一样,但又和其他任何一个父亲都不一样,他是特别的,因为他是我的父亲。
我以前很少能从书上感受到真切的父爱,因为来回只有那一句父爱如山,那如山到底是什么样呢。但是人真的也很奇怪,因为我现在也开始用那句父爱如山来描述了,并不是因为语言贫瘠,而是它太贴切了。也许我还有很多不懂,对父亲的某些行为,对某些书的说法,对一些社会的现象。也许在以后某年的某个角落,我看懂了书,也就真正懂得了那一份父爱。
(作者系 2021 级信息安全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