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能精准概括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而在肖申克监狱里,没进去的人不想进去,进去了的人不想出来。
Red 对认为自己无罪的Andy说,这里人人都无罪。
说这句话时,囚犯们站在晃眼的阳光下,却像是被阳光锁住的人。脚步滞缓沉重,身上不变的囚服在经年累月里长成皮肤。
他们都自称无罪,却都自发戴上枷锁。
《圣经》中说,人类是带着原罪出生的。于是人类要用一生来洗清罪孽。
肖申克监狱中有的人的确用尽一生都没能走出来,比如老布 Brooks,比如 Tommy。
老布是肖申克监狱释放的人,但它只放出了他的肉体,却吝啬地留住了他的灵魂。他喂养多年的鸟儿杰克在可以选择离开后一去不返,他却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看着各种各样他不认识的新奇事物和不欢迎他的人们,不得不接受——自己是被时代放逐的旧物。“到了晚上我就会失眠,会做从高空坠落的噩梦,时常会惊醒,有时会莫名记不起自己身在何处。或许我该找把枪,去抢劫那个超市,这样他们就会把我送回去了。”他宁愿失去自由,以换取被囚禁的安全,甚至期盼囚禁能终其一生。
老布拎着公文包蹒跚走出监狱时,镜头从监狱外向内拍摄,就像是从一座监狱,走到了另一座监狱——肖申克人间分狱。
“我厌倦了担惊受怕,于是我决定……离开这里。”老布上吊自尽的横梁前刻着“老布到此一游”,这大概是这个在肖申克中耗尽 50 年年华与希望的老者对世间最后的戏谑又悲壮的告别了——留下证明,证明我曾在这个世界上无声无息地走过。
“起初你对监狱恨之入骨,然后你对它习以为常,时间够久之后,你会变得无比依赖这里,这就是‘制度化’。”这句话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应验。有一处印象深刻的地方,Red 在出狱后每次上厕所都要向老板打报告,这让老板颇为无奈。“上厕所要先打报告,我已经报告了四十年,不报告的话,我是一滴也尿不出。”制度化是如此可怕,可怕到足以让一种本能替换了另一种本能。
别在攘攘人群里忘了你自己,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这在每一个地方都适用。
《圣经》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意味的事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当典狱长拿着 Andy 的《圣经》对他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不会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的光辉”时,他不会想到《圣经》里藏着一把小小的鹤嘴锄。而正是这把被 Red 戏称“用那破玩意挖地道的话,估计得挖上个六百年”的鹤嘴锄,挖开了在 19 年后的暴雨夜带 Andy永远逃离肖申克监狱的通道。
典狱长让 Andy 帮忙洗钱的黑账本藏在一幅挂画之后,Andy 出逃后典狱长自知大祸临头,仓皇之际警笛声急促逼近,镜头恰到好处地定格在挂画上绣出的那句话:主的审判迅速来临。
Andy 用那本藏着鹤嘴锄的《圣经》换掉了黑账本,在扉页上写下“亲爱的典狱长,你说得对,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冷静又畅快。
Andy 作为一个人,当然也会受到制度化的影响,但他似乎总能找到方法解救自己,在逼仄的缝隙里扒开一点喘息的自由。比如设法让长官请狱友们每人三瓶冰啤酒;比如用监狱的广播放一首《费加罗的婚礼》,哪怕因此被罚独囚两周;比如一周写一封信,如此六年后才得到州政府的回音。
“还是有些东西在人们内心,是他们这些人碰不到、夺不走的,完完全全属于你的。”
“你说的是什么?”
“希望。”“强者自渡,圣者渡人。”凭着那些渺茫的希望和十年一日的坚持,Andy 在监狱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通过帮典狱长洗钱换取他的让步,建成了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让狱友们听到了外界的声音。帮助他们考取了高校文凭,一切似乎就应该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直到——Tommy 的到来。
Tommy 带来了 Andy 所涉案件的真相,不像刚入狱时那样,Andy 忏悔了自己与妻子相处时的疏忽,却真正得到了内心的宽恕。
“你可以后悔,但你并没有开枪。”
而与此同时,典狱长下令对Tommy 的那一枪彻底惊醒了Andy:为什么要通过妥协在监狱里换取那一点缝隙里脆弱的自由,为什么不冲破这个牢笼?
他的离开,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出逃。
闪电破空,雷声轰鸣,雨水盛大,可这些都抵不过一颗写满自由和救赎的心脏的跳动,震耳欲聋。
Andy 对 Red 说过,他要去一个没有回忆但温暖的地方。而他留给 Red 的信,给了 Red最珍贵的东西——救赎和希望。
影片的最后,镜头上升,慢慢远离那两个拥抱着的自由的灵魂,从此他们也长逃我们的注视,在那个没有回忆但温暖的地方,重新拥有了自己的人生。
(作者系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