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电影里 7943 秒的时间是什么吗?
是哀鸿遍野的八个多月,是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那风云变幻的 240 多天,也是无数人为革命理想献身的一整个时代。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志士心急如焚,有人振臂高呼“君主立宪”,有人摇旗呐喊“民主共和”。贩夫走卒提心吊胆,爱国学生游街演讲,富人商贾实业救国,革命志士夜半密谈。
革命群星闪耀时,那些被战火洗浴的灵魂,必将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无数个黑暗的长夜里,响彻的是英雄振聋发聩的呐喊。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个时代载不动的愁,化成湘赣的雨,浇淋在革命的边界。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一晚,武汉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湖南下了一夜的雨,湘赣边界的风刮过滇川各地。无数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枪口下抱恨而终,为今后的革命留下了四个醒目的大字“武装斗争”。
“我们国家有多少工人,很少。我们国家最多的是农民。”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夜晚,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悄悄酝酿。忧国忧民的毛泽东愤然站起,看似青涩稚嫩的他,打破了以往“重政治,轻军事”的革命思想,反对单一学习“城市暴动”的革命方法,向迷惘的会场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解决土地问题,动员农民阶级。”
“我等你,半年不回,我等一年,一年不回,我等十年,十年不回,我等一辈子。”个人情爱在国家大义面前显得那么脆弱而又坚强,脆弱的是“相见即天涯”,坚强的是“烽火隔不断”。“不要回头,走!”霞姑抱着孩子站在砖瓦屋舍之间,他的身后是温馨的家,体贴的妻子,哭泣的孩童。霞姑对丈夫的不舍,孩子对父亲的思念,毛泽东对家与国的艰难抉择在那一个镜头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去两千三百里,湖北黄冈回龙山。
“一个国家,三个政府,这难道不是分裂,不是对孙中山先生的背叛吗?”国共合作破灭,宁汉分流,周恩来独闯龙潭,来到上海劝说昔日好友斯烈不要参与反革命政变。室外激烈厮杀,一片混乱,室内据理力争,剑拔弩张。场景内外切换,导演通过特写镜头展现周恩来不畏生死的强大信念,凸显伟人的气度与辩才。一个手推沙盘,处变不惊的英雄形象跃然于荧幕。
“我在此立下誓言,为实现我们共同的崇高理想,创建一个新中国,我周恩来将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革命同胞的七七忌日,周恩来点燃毛泽东密信,回忆过去,导演运用重复的手法,巧妙地穿插人物“ 闪念”,再一次剪接反革命政变下尸横遍野的场景,人间血海淡出窗前,却深深刻在周恩来的心里,渲染出悲伤压抑的气氛。长镜头记录周恩来的面部活动,一字一句郑重许诺,坚毅而笃定。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已然成为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只手推沙盘,密信卷香烟,眉宇间紧锁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担忧。
收到密信的周恩来和坚持武装斗争思想的毛泽东一拍即合,他连夜协同邓颖超赶往武汉,团结毛泽东,二人力排众议,坚持发动南昌起义。
至此,中国的改变正缓缓拉开序幕。
八月一日凌晨四点,三声枪响,起义军突袭入城,南昌城火光冲天,山河统一的口令在城内秘密相传。朱德的酒局麻痹了军官的神经,歌舞曼妙温柔了守军的梦乡,幽梦未醒,城池便换了天。南昌起义在电光火石间宣告胜利。
“父子同军,子可离开,兄弟同军,兄可留下。”三河坝战役,朱德以三千兵力誓死抵抗钱大钧指挥部三万军马。当拼死一役有了生还的机会时,却没有人选择离开。黑压压的尸体,明晃晃的炮火,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士兵们举枪高呼的那句“我留下!”注定穿越整个时空。
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历经苦难,九死一生的士兵们振臂高呼,互相拥抱,这份喜悦只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才能明白。拉镜头将人物模糊处理,引出群山环绕的大环境,红色的旗帜在葱郁的青山中迎风飘扬,灰蓝色的军装在山间蹿动,画面淡出,却定格于历史。湘赣边界的武装力量多数汇集,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党和群众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决心。至此,一群风华绝代的青年正带领中国踏上新的征程,迈上新的台阶。
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遍及大江南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旋律。你听,有风起于青萍之末,其声猎猎。
什么是幸存者?
幸存者就是你得把死去的人的生命活出来。只有这样他们才没有白死,他们的牺牲才算值得。既然我们在先人的路上,认知这个世界,就要接过先人交予我们的使命。国在,将才在;将在,国不容欺。
焰焰一火,灼灼之光。那个长夜难明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世界响彻的是中国声音。我所站立的地方,是一个繁荣伟大的新中国。
(作者系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