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一坛黄金》读后感

来源:湖北大学校报 作者:林耀天 编辑:新闻网编辑 时间:2022-01-12 字号: 【大】 【中】 【小】

《一坛黄金》 是罗马著名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4)根据米南德的新喜剧改编的作品,是普劳图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普劳图斯是罗马第一个有完整作品传世的喜剧作家,也是罗马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之一。该剧充分体现了普劳图斯“增删补改”的创作手法,毕竟该剧是改编于前人的喜剧,所以普劳图斯在保留希腊新喜剧的结构的同时,在细节处理上“因地制宜”,将喜剧润色成罗马人的口味。普劳图斯在新喜剧作家米南德、菲勒蒙和狄菲洛斯的作品基础上改编成的喜剧,富有罗马的民族特征和民间色彩,减少了喜剧的严肃气氛,增加了滑稽成分和热闹场面。

《一坛黄金》 主要描写的是一个叫欧克利奥的老人找到了一坛黄金,因为担心黄金的安保而终日惶惶不安,每天都要来看十几次,白天不出门夜晚不睡觉,就是怕黄金会被他人偷走,为了消除内心中的恐惧感,他因为觉得放在家里不安全,甚至还将金子从家中取出来偷偷地埋在树林里。结果他所做的这一切恰巧被邻居梅格多洛斯的外甥卢克尼德斯的奴隶撞见,后者将金子偷走,后来卢克尼德斯与欧克利奥的女儿菲得丽亚有了孩子,卢克尼德斯将黄金还给了欧克利奥,金子找回来后欧克利奥同意了女儿和卢克尼德斯的婚事,并将金子作为嫁妆给了女儿,至此金子才有了最终的归属,当金子离开自身找到归处时,老人才内心得到安宁。

单从剧中人物上看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普劳图斯塑造了一个视财如命到精神失常、不可理喻的老人,后者对金子的痴迷和近乎病态的保护欲让世人震惊不已。剧中普劳图斯通过对老人视财如命、贪财爱金的心理描写揭露了一个吝啬、鄙俗的人格。在得到金子后,老人瞬间沉浸到世界皆与他为敌的状态,在他看来,除了他自己谁都有可能对他的金子动歪念头,以至于其整日背负着虚无的心理负担和戴着极其浑浊的有色眼镜看待世界,高度的精神压力令其逐渐癫狂,陷入了一种魔怔的状态。这是一种唯财是命的错误心理,是普劳图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抨击。之后的剧情更是让全剧升入高潮,老人在失去金子后顿时觉得生命没有了意义,其终日陷在惶恐、不安、悲痛的心理中,扭曲的人格在此时展露无遗,在那个开化程度不高的社会,普劳图斯借此剧抨击了败坏的社会风气。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普劳图斯在剧中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词。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欧克利奥怀疑仆人偷了他家一坛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来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却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从此,小偷的代名词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再说剧中展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普劳图斯在剧中 没有特 别明 显地表达出自身的三观,但是其在对老人得失金子前后的各种表现手法描写可以清晰地凸显出普劳图斯对这种将自身与金钱紧紧挂钩且无法脱解的鄙俗人生观无情的嘲讽。金钱无论是在哪个年代,或是什么年纪,对于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生活物质保障,世间不缺乏对金钱痴迷的人,但是普劳图斯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将这种社会状况无限放大在观众的视野面前,利用高超的技巧勾勒出这么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在围绕金子展开的故事叙述中将愚陋的社会现象无情地揭露。老人活了大半辈子,人生道路走尽了大半,却还是在金钱上栽了跟头,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活得通透,在那个年代的社会人群没有活成普劳图斯心中的那类将品味生活升华到无视金钱、无畏强权的地步,侧面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下的暗流涌动,富有者的贪婪在普劳图斯嘲讽的艺术风格、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下完美地展现而出,以个体的放大例子来暗示社会存在的堕落社会风气。

金银钱财贵为生活之根本,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基本保证,但是如果将自身的大好年华都捆绑在金钱上,将会束缚人生的前进之路, 将本该丰富多彩的人生拖入深渊。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地稳定提高,因此人们内心中对于更高品质的生活也充满向往,为此拜金主义也在今天时有出现,已经成为时下热门的社会话题。大学生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一批人才,我们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如果还是对金钱有着执迷不悟的非理性追求和荒唐的贪婪的话,那确实是愧对了祖国和老师家人的期望。不论金钱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有多么的重要,有多么的令人着迷,我们都得时刻铭记生活才是人生最主要的生命轨迹,如何将自己的生活摆在正轨,然后再辅之以金钱、艺术、兴趣爱好等让生命之花开得浪漫是人生最重要的提问。生活主要是将这一生活得精彩 ,活出自我 ,只有 在未来回 望现在能够对自己点头,没有反悔之意,这才对得起这世上走一遭。

(作者系2019 级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