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叫《Soul》(中文译名《心灵奇旅》)的动画。
一如曾经的《up》,皮克斯这次出山,带着温情满满的《Soul》再次让我流泪。
此刻是 14 点 27 分,我坐在一个公园凉亭里写下我的影评,前面是一位专注拉琴的白发老人,身后是一个努力蹬自行车的红衣小女孩,我们彼此并不认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有幸聚在了公园里,这是多么地偶然。我们没有交流 ,我们从容地做着自己手头的事 ,这样的氛围很让人舒服。像是电影里一群有着各自人生轨迹的灵魂 ,出于某种巧合聚在一个空间,寻找自己的spark——火花,每一个灵魂都要找到自己的“火花”才能功德圆满地给自己这一世画上句号 ,奔赴下一世人间。
你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火花是什么、在哪里?这真是一个难题 ,电影主人公 ,那个热爱爵士的钢琴家也深受其扰 ,还有另一个游荡了几千年 ,总是一副玩世不恭模样的灵魂“22号”,干脆放弃了寻找自己的“火花”。
什么是自己终其一生要寻找的“火花”呢?它可以是任何事物,它也可以是任何人,它在不同的人面前是不同的样子,它可以比一个看似无解的数学更加复杂,也可以简单得只是一片刚好落在你掌心的落叶,甚至只是一阵微风。
所有“火花”的共同特点是它让你愿意全心全意为之付出,它让你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它让你一想起来就抑制不住笑意,它让你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灵魂,它让你觉得,人间值得。
悲观、厌世、失望,这样的情绪似乎一直贯穿在人的生命里,千年前西方文学影响世人最深的是古希腊悲剧,春秋战国时期老子 在 著 作 里 表 达 希 望 小 国 寡 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即便是生产力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会有悲观厌世的时刻。
人间,似乎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诞生,于是,当我们开始厌倦的时候,便陷入丧的情绪。
我今年19岁,大二,从填报志愿到此刻,我仍处在迷茫期,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对于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也不讨厌,生活平庸,要是白开水能修炼成精,估计也会嫌弃我的生活。我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时常被日常事务,被各种 deadline 牵着走,找不到自己的“火花”。我也想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抬头看看月亮。于是我觉得自己可以尝试写作,便拿着稿子满心欢喜地投稿……然而现在邮箱里已经有好几份小编的拒稿通知了。
电影中,22 号灵魂说“既然生命最终的走向始终是离境之地(往生),那开始的意义又存在于哪里?”
既然都是要奔赴死亡,为何要生?
这样的问题6年前我问过,那会儿我正值最“中二”的年纪,偏偏碰上了一位年轻而有趣的语文老师,她鼓励我们每周在周记里提一个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她会挑一些问题在课上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作为语文课代表,我可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我写下“老师,人总是要死的 ,那为什么要出生?”老师惊讶了,她将这个问题带到了班里,大家众说纷纭,态度各异,最终,老师给我们念了一首令我记忆犹新的诗。她特意把这个问题搬到了课堂上,大家有的哄笑,有的一板一眼郑重回答了一些诸如奉献奋斗之类的道理,我已经记不得了,除了最后,老师给我们念的一首诗。
“如果这条街没有鞋匠/我就打着赤脚/站在太阳下看太阳/我想到在白天出生的孩子/一定是出于故意/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她念这首诗的时候,阳光刚好从教室外面柔柔地穿进来,打在黑板上,我们趴在桌上,静静地竖耳听着。这个场景,我至今难忘。
很久很久以后,我知道了那首诗的作者叫海子,我也喜欢上了艳阳天。电影主人公也是一样吧,当阳光轻轻柔柔地打在她身上,一片银杏叶不偏不倚落在她手心的时候,她的“火花”就找到了,在异度空间游荡了几千年,找不到自己目标的“22 号”,原来只是想念人间的阳光了。
我来人间一趟,看了看太阳,感受过微风拂面的温柔,认识了许多独一无二的灵魂。我尝试了许多事,想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后来在一个天气正好的下午,我真的找到了。
(作者系2020级国贸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