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永远的丰碑——读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刘爱玉 编辑:夏婕茜 时间:2021-05-24 字号: 【大】 【中】 【小】

“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是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战士,随时准备到最艰苦、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要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做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吧……在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做一个无限忠诚的战士,永远前进!”在《把一切献给党》的结尾,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这样写道。

作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吴运铎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枪炮制造史同行,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铮铮誓言,书写了一曲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时代赞歌。《把一切献给党》是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全书以吴运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为血肉,以共和国的枪炮制造史为骨骼,以一个真正党员的党性觉悟为魂魄,自出版之日起就拥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67年来,这本书多次再版,先后出版了1000多万册,被译成俄、英、日等多种文本,感染一代又一代青年,影响了几代人。

每当想起吴运铎同志以及他的著作《把一切献给党》,我的心情就难以平静。

记得在我读中学的时候——那是一个崇拜英雄、学习英雄的火红年代,一位同学把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把一切献给党》带到了班上。同学们如获至宝,全班每个人都通读了一遍。每个人的眼里都放着光,青年人的如火热情迅速升华为向上的人生追求。当班主任提出要以一位英雄的名字为班级命名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吴运铎”。至今回想起来,那种阅读好书的满足感,那种震撼人心的激动之情,仍然记忆犹新,仍然兴奋不已。

那年我14岁,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吴运铎的高大形象闯进了我的生活,凸现在我的心里。他写的那本书使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为少数人活着,生命渺小而失去本真;为多数人活着,生命崇高而彰显光芒。

想一想吧,在那民族存亡的峥嵘岁月吴运铎同志做出了怎样的牺牲和奉献。是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起我军第一个军械制造车间,制造出第一批步枪,以后又陆续研制出地雷、炮弹等急需武器;是他,为了研制武器舍生忘死,三次负伤,失去了左手、左眼,炸断了右腿;是他,身残志坚,以惊人的毅力写成了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同志用他独特的经历诠释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

1951年10月,吴运铎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同年,他受邀参加了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毛主席。

1991年5月,吴运铎病逝。作为一位影响了共和国几代人成长的英雄,他始终将个人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为新中国军工事业奠基。这一切,都源于一种笃定的信念——“把一切献给党”。2009年9月10日吴运铎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这本书伴随着我走过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走向杏坛耕耘的三尺讲台。我的人生因为有思想而有意义,因为有信仰而有价值。我这一辈子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无怨无悔吞折齿,只是许身孺子牛。”虽然我的生活清苦而忙碌,但我的精神富有而充实,因为我拥有心灵的平和,拥有学生的爱戴,拥有一笔无尽的财富。尽管我曾遭遇过命运中的坎坷挫折,品尝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每当老同学们在母校欢聚的时候我都会无比自豪地对他们说:“我已把我的整个生命献给了平凡而崇高的教育事业,献给了我的祖国,献给了亲爱的党。跟吴运铎同志相比,我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绝非庸庸碌碌之辈。”是的,一个人胸怀大志,并为之不懈奋斗,那他的人生就是无愧的人生。

几十年了,《把一切献给党》虽然纸张微黄,已显陈旧,但我仍然珍爱不已,觉得它已溶入我的心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时代在变迁,世界在变化,而吴运铎精神犹如一座丰碑永远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如果一本好书能够适时来到人的身边,那他的整个人生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今天,我们应当从《把一切献给党》一书中汲取力量和信念,并将其传递到个人党性修养和工作学习中去。让我们像一个战士一样战斗在岗位上,把一切献给党。

(作者系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