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诵诗歌经典 品人生百味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朱喆 编辑:夏婕茜 时间:2021-04-26 字号: 【大】 【中】 【小】

翻开泛黄的书页,看着文字在纸上跃动,谱成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歌。那些被吟咏了千百年的故事,就如同一幅画卷一般,慢慢展现在我眼前。

《风》,来自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在他们的低吟浅唱和口口相传之间,被记录成可以保存更久的文字,流传至今,向我们讲述着千年前人们的故事。

他们质朴勤劳,热爱劳动。《国风·周南·芣苢》描写了妇女们采摘车前子时的欢快场景。采、摘、拾、捋、兜、装这几个动作,简洁明了地刻画出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过程。她们欢笑着,忙碌着,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国风·魏风·十亩之间》描写了姑娘们在忙碌的采桑过后,和同伴一起,带着满满的收获,悠然自得地哼着歌谣返回家中的情景,展现了她们质朴纯真的生活状态和心性。

但也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让人欣喜。《国风·幽风·七月》中,穷苦的劳动人民终日辛劳,全年无休,却连一件过冬的衣衫也没有;而贵族们靠着剥削别人的劳动成果,就能衣食无忧。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贵族的贪婪对比鲜明。全诗平铺直叙,却字字透露着怨叹与凄苦。《国风·魏风·伐檀》则是直接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讽刺,全篇直抒胸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严厉的质问和讽刺的反语,无一不体现着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

即使生活如此艰难,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河中的沙洲上,雎鸠鸟相向和鸣,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着荇菜,《国风·周南·关雎》展现出了一幅如画般的美景,让君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但他并没有用无礼的方式去追求,而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首诗既歌颂了美好而纯洁的爱情,又要求对自然的男女之爱加以克制,使其符合社会的美德,才会被孔子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传唱成一段佳话。《国风·郑风·子衿》表达的则是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出现在眼前。诗中大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那个时代的女子不仅敢于表现对男子的爱慕之情,对于背叛和抛弃也敢大胆地揭露和谴责。《国风·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遗弃,满腔幽怨地回忆起旧日家境贫困时,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她悲切凄凉地倾吐了心中的满腔冤屈,谴责那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负心丈夫。对比、借代、顶真、赋、比、兴的运用,都使冷漠无情的丈夫和痴情的女子形象更为立体生动,对负心人的怨恨和谴责也更为强烈。故事的最后,她下定决心与那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回归独立的生活。可是在那个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环境之下,她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即使她真的能够完全放下,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也会让她的生活更加艰难,想到这里,故事的悲剧色彩又添了几分。

除了对贵族和负心人的怨恨,他们还在诗中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怨恨。《国风·邶风·击鼓》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纷争,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的情景。诗中渲染出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景象,表达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对战争的怨恨和对家人的思念。《国风·秦风·无衣》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它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诗经》以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将我们带回千百年前的世界,去体会那时的爱恨情仇、人生百味。诵读经典,我们读的是别人的故事;品悟人生,我们悟出的是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书页合上,余韵悠长,依然回荡在心中。(作者系2019级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

最新阅读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