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最美莫如清欢———读苏轼《浣溪沙》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肖梓彤 编辑:夏婕茜 时间:2020-10-16 字号: 【大】 【中】 【小】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清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第一次读到苏东坡的这首《浣溪沙》是在林清玄先生所写的《清欢》一文中。初次遇见,我便被这阙充满生活气息的词给吸引了。它不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样豪放豁达,也不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般哀婉惆怅,这首《浣溪沙》是清新淡雅的格调。虽不是苏轼一贯的风格,读来却如同春风拂面般温暖动人。

这年岁暮,苏轼到泗州后上书朝廷,请求罢免汝州的职务,回宜兴修养。他困顿于官场多年,如今有机会脱离那个令人精疲力尽的地方,他自然感到无比愉悦。于是他与友人刘倩叔相约游南山。清晨格外的寒冷,细雨斜风打在身上,不免凉气透骨。但是苏轼却不大在意,与友人兴致勃勃地出发了。雾渐渐消散,初春的太阳露出真面目,沙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妩媚。河水仍然是茫然一片,不过比起冬日里的冰封万里,这样拥有流水和疏柳的景象却实在是太难得了。在城里大都是佳肴美味,觥筹交错,喧哗无比,此时却不及山肴野蔌更令人向往。就着蓼茸蒿笋,饮一杯雪沫茶,苏轼不禁感叹,清欢才是人生最有滋味的菜肴啊!

最初读这阙词,我只觉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这世外桃源之境的苏轼着实是令人羡慕的。可现在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却从词中隐约读到了一种淡淡的无奈之情。“清欢是清淡的欢愉”,它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它是对生活的无欲无求,只是拥有单纯的热爱和欢喜。可惜谁又能做到如此境界呢,哪怕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他也无法做到真正的清欢。他对仕途仍然抱有一丝期待和幻想,他仍然把追求功名当做自己毕生的理想。即使苏轼十分清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对于宇宙来说,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千百年后我们所做的一切终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最终剩下的只有这天地。即使他也曾表示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却依然在看透这一切的情况下,踏上大多数文人会走的那一条官场之路,并且义无反顾。所以,做到清欢是十分困难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清欢是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态度呢?

我觉得清欢在如今的生活中仍然具有参考意义。不一定是远离红尘,归隐避世的生活才称之为清欢。在繁华的都市里,我们也能找到清欢的所在。许多人追求热闹的日子,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疲累的人们有的会去酒吧一醉方休来麻痹自己,有的会约上三五好友吃着烧烤,聊聊人生。每个人喜爱的生活方式不同,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你若想摆脱那些烦恼和忧愁,寻找清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找一间安静的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欣赏一首美妙的音乐,看着远处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色匆匆的路人似乎那么遥远,你所处的地方便是清欢之所在;或者在下班之后,回家煎一壶茶,拿起书柜里好久没读的书看上几页,这时你会发觉自己的身心都放松了下来,书籍仿佛一剂良药,会治愈你疲惫的心情;若你想走走转转,那便去公园吧,比起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公园里的一花一草似乎更有情致。

最初的清欢是寻找一处能让自己平静的地方,而更高一重境界的清欢便是自己内心的真正安宁。林清玄先生说:“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最有滋味的情境。”在这样一个以追求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为目标的社会,想要舍弃世俗和欲望是不大现实的,我们做不到不去追求自己心之所想。但是我们可以做“生命的减法”,抛弃那些让自己苦恼不已的东西。比如一些不必要的名利,比如一段让你痛苦的感情。在生活中与人发生争执,若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妨稍作让步,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为自己的心减少些负担。在求学的路上,专注于学习是第一要紧的事情,其他不过是次要的。你若是纠结于自己一两次的失败,少不了让自己身陷烦恼,并且渐渐失去了信心。不如放下手里的课本,去做一些开心的事,逛一次街,或者看一部电影。待你心情平静之时,便将那些不愉快的都淡忘了吧,继续投心于学习之中。有时候,学习本身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收获比那些有意议的分数更简单。

另外,保持对生活的感知力也是追求清欢之时必不可少的。听一首音乐时,你会被婉转的曲调所打动;欣赏一部电影时,你会为主人公的命运所牵绊,会因其中的离合悲欢而泪流;你会愿意与好友一起去踏青游玩,沿途遇到美景时你会情不自禁掏出手机,拍下这旖旎的风光;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你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你会真心为他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也会同情遭遇不幸的人。千万不要被生活的风雨磨平了棱角,也不要因为世态的炎凉而让自己也变得冷漠和孤僻。清欢不是一味地消极避世,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是它的本质。

在过去,人们的物质条件不似现在那么丰富,娱乐生活也有些单一。但是他们过着清欢的日子,种地耕田、纺线织布,日子清苦却安稳愉悦。如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不能被欲望冲昏了头脑,清欢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态度,我仍相信最美莫如清欢。

(作者系2019级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