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最关键的时刻,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鼓舞了我。犹记当时,高考在即,而我却因为几次模考的打击对高考产生了恐惧,无论身边的人怎么劝说,我都无法完全摆脱那种感觉。在无意间,我翻开了《平凡的世界》———这本我初中的时候就看过,并且曾经令我深深感动的书,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却对书中人物的经历感同身受。记得那天,我看了很久,哭了很久,我明白了:生活是要靠自己去争取和奋斗的,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总归是可以慰藉的。从那天以后,我的心里好像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平静地面对考试的失利或者得利,直到高考结束。现在,那段痛苦与快乐交织的生活已经远去,但我希望这本书能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继续激励我、陪伴我,所以,我又重温了一遍《平凡的世界》,有了一些更加深刻的感悟。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史诗般的文学巨著,百万字以上的篇幅、不同命运的芸芸众生、大量作为背景的政治环境和人事变动的描述都是这本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不同时代阅历不同的读者有自己不同的关注点。作为它众多读者中的一个,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主人公孙少平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生。书的开头,孙少平是个连“丙”菜都吃不起的穷困的农村学生,每次吃饭时,他都会等其他人都走了以后,才默默地拿走属于自己的两个黑面馍。贫困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他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却又使他过分地自尊。尽管他的学上得是如此的艰难,但他渐渐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在县城里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都对他的精神产生了影响。后来,他认识了田晓霞,晓霞出生在干部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兴趣爱好使她能够博览群书,在认识少平后,晓霞经常把书借给他看,和他一起谈天说地。不知不觉间,晓霞把少平带到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成为他人生路上思想导师和生活引路人。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很快就过去了,他们毕业了。多年以后再遇见,少平是在工地上抗石头的揽工汉,晓霞是黄原师专的学生,两个看起来差距很大的人却因为精神上的共鸣而越走越近,进而产生了爱情。可好景不长,晓霞在一次洪灾中为了救一个孩子而被洪水卷走了,只留下少平独自怀念他们的爱情。书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从头到尾,孙少平都没有能够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
这本书非常适合青少年,而我也正是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纪被它深深打动。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少平准备离开双水村外出谋生的那一段,少平决定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出去闯一闯,他很清楚,自己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过着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看人脸色的生活,一边是安稳的生活,一边是前途未卜的新世界,少平的心里也有害怕、也会恐惧,但青春的热血鼓励着他勇敢地迈出这一步。“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是啊,年轻的我们,心里总有一团火在燃烧,渴望能去一个新的世界闯荡,哪怕头破血流,像小说里说的,我们不希望等到老了的时候,能够夸耀的只有年轻时候的饭量和气力。年轻的我们,无论我们犯怎么样的错,我们都有改正的机会,我们都可以归结为我们青春的热血的沸腾。等到有一天我们垂垂老矣,不至于觉得呆板了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书中也并没有讲什么非凡的故事。孙少平的家里非常贫困,他每天都要为生存而熬煎,高中毕业后就回到村里,教书,学校倒了他就要回家种地。到后来,他出门闯荡,开始只能做小工,脊背被压烂了,手都肿胀起来,到最后,他依然是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从本质上讲,他依然属于农民阶级,属于社会底层。我们会想:他的一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好像很多,却又说不出来。作者告诉我们答案:生活包含着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我想,少平的心里是充实的。我们都有过那种不甘平凡的心理,有时候甚至是会为了自己的平凡、平庸而痛苦。但是,我想明白了,我们每个平凡的人生活同样都会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最平凡的人也在他那个世界里奋斗着。我们要做的,不是不甘平凡,但更不是甘于平庸。我们要不懈地追求生活,但又不去过多奢望生活的报酬和宠爱,而是清醒而理智地面对着现实。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少平和晓霞的爱情大概是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了。他们之间隔着太多太多,但因为彼此之间的心意互通,跨越了千山万海终于走到了一起,但是,生活却带给了他们一个晴天霹雳,晓霞突然之间离开了人世,他们甚至没有见到最后一面。我眼前总会浮现出少平突然得知晓霞的死讯时,既悲痛又不愿相信的样子,浮现出他独自一人走上古塔山,去赴那个浪漫的约会的样子,我总会为他们的爱情感到惋惜,以至于眼泪不住地往下掉。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眼前的人,眼前的事,都值得我们去珍惜。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处境,它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悟。
(作者系2018级法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