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巴尔扎克在《高老头》的开头就调侃说:“尽管惨剧这个词儿在文学爱写悲欢离合的时代,用得太滥太离奇,以致有点难以取信于人,但在这里还得使用。”这一段后作者又道:“看完这个作品,城里城外或许有人会流一掬同情之泪。出了巴黎,这部作品还会被人理解吗?值得怀疑。”可见当时社会,人们处于某种黑暗之中而麻木不自知,巴尔扎克之所以写下这部作品,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用文字警醒世人。
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固然成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高老头作为故事的主线人物之一,正面地抨击了社会丑恶的事实。但从另一方面讲,拉斯蒂涅或许又是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他是整本书的主线,从头到尾见证了高老头的悲剧,同时受到伏特冷的说教,还见识了巴黎上流世界中的贵族生活,可以说,巴尔扎克利用拉斯蒂涅的视角,向读者展现出了整个社会中各层阶级的样貌。
拉斯蒂涅在见识过表姐德·鲍赛昂夫人的贵族生活后,开始走上沉溺金钱的道路,他开始向自己并不富裕的母亲与两个妹妹索要钱财,便如文中所说:“他看了社会的本来面目:法律和道德对富人无能为力,他在财产中看到了‘金科玉律,世界最后的理由’。”诸此种种推力,使他在这样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但他的形象是丑恶的吗?或许在周遭的打磨浸染下他最终沦为世俗中人,但最初时他仍有悔过之意,这证明他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仍于心底存良知。他在给自己母亲和妹妹们写信时十分痛苦,不住地忏悔,并且在有了钱后将借来的一千法郎还了回去;伏特冷在对他说教时,他最开始明确拒绝过;他回忆起高老头辛苦绞镀金银器,后来却换钱给女儿时,他想的是:“高老头真崇高”,以至于故事最后高老头将要去世时,也只有他一人陪在高老头身边并安排他下葬。若他生于满载爱心与善意的世界,他或许能有不一样的人生,但任由老生常谈,我们终只能叹一声生不逢时,时不待人。
因为这社会残酷的法则,拉斯蒂涅才会一去不复返,他知晓这个世界金钱至上,因此才不顾一切想要往上爬,而任何一个完完全全好心人的结局他都明明白白地看着,食人不吐其骨,便是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现况。
诚如他所说:“美好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呆不久。确实,伟大的情感怎么与一个平庸的、狭隘的、浅薄的社会融合呢?”德·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伏特冷的被捕,以及高里奥老头的去世,让他更清楚地明白了社会的本质———“社会是一个大泥潭,我们要尽力呆在高处。”
而对于本书的主角———高老头,我们大抵只能叹一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高老头是典型被对孩子的溺爱所毁灭的父亲形象,他从始至终都无私地为两个女儿提供物质金钱,甚至于最后被压榨生命。高里奥对于女儿的态度更是出乎常人的理解,“如果她们身上暖和,我便一点也不冷;如果她们欢笑,我绝不会烦恼。我的悲哀为她们转移。”这固然是一种令人感动的父爱,但过犹不及,他的做法间接导致了他的恶果,然而幸运的是,高里奥并没有沉溺到最后一刻,他最终意识到两个女儿爱的只是他的钱,发出悲痛的呼喊:“如果把父亲踩在脚下,国家就要灭亡!”这已不仅仅是对女儿女婿们的指责,也是一个身无旁物的老人在濒死之时对整个社会的控诉。这样的爆发无疑震颤着人的灵魂,让读者在无声的拷问之中体会这样的悲愤。
《高老头》中,其他人物譬如伏特冷、沃盖太太等都各有特点,巴尔扎克在描写伏特冷时,用诸如 “凶狠的逻辑学家”“倚老卖老的嘲弄神态”“诱惑者”等词来形容他,作者塑造了一个反叛者的形象,也是使拉斯蒂涅崇尚金钱的助力之一。而沃盖太太则是典型的市井之中唯利是图的小人物形象,作者在一开始便定位她的见钱眼开,而后这一特征又在各种事情上有所体现,如最后她还妄想拿走高老头仅剩的藏有两个女儿头发的圆形金挂件,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是书中的反面人物,她们从高老头还是个富有的面条商开始,一直到他死去,都在向他无限制地索取,“柠檬被榨干了,他的女儿把渣滓扔在街角上。”这个比喻形容得恰到好处,而最后拉斯蒂涅因为高老头的死找到他的二女儿时,她的眼睛在哭泣,心里想的却是:我要难看了。由此可见,亲情比不上虚荣心,伟大的父爱也超越不了她们所拥有的金钱、地位以及尊荣。
巴尔扎克擅于从每个细节描写突出人情百态,以至于整篇故事环环相扣,无一不赤裸裸地彰显着主题,揭露着社会原本的面目。上至贵族阶级的上流社会,下至市井生活的普通百姓,这个时代陷入了一种可怕的黑暗之中,作者虽未明白提及,但无处不透出一种毛骨悚然之感,良心泯灭、道德沦丧,只有铜臭味弥漫于每个犄角旮旯,这又怎会不让人恐慌,这也是贵族衰亡的前兆。
在小说的最后,拉斯蒂涅留下了眼泪,“这是从一颗纯洁的心具有的神圣激动迸射出来的眼泪,是从它落到地上又一直溅到天上的那种眼泪。”这滴眼泪象征着人世间最后的善良、同情,以及其他美好的情感,拉斯蒂涅已经彻底失望,所以他“向社会发出挑战”,重新走上名为征服的道路,这或许也是一种积极的结局吧。
全文从头到尾无不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所有人物都在这个大染缸里扮演着局中者,就算有人旁观,也无能为力———这才是现实最无奈之处。因此巴尔扎克才会挥笔写下《高老头》,以此告诫世人:金钱不可沉迷,否则会变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被奴役者。愿你愿我,清醒一世,不要因为外力而蒙蔽双眼,成为六亲不认的“怪物”。
(作者系2018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